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ID:43578708

大小:98.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黃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rV7・耳£•II族凰(代A5Wzakna■人±M9.ntsist4.ai訊樹Q»1*人1山>>1譜川:1击自龙代K“昭A•f'HiB联二A舛f人和er磁rr竝k柘ftKHi放叙題1’氏12.下图为“颖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

2、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以历史)B.礼乐制的遗风D.分封制的痕迹的眼光看,家谱具有(A.宗法制的特征C.禅让制的传统3.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的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羣”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4.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笫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5.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

3、在《晚清七十年》一书屮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6.对下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

4、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3.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D.枢密院和三司使4.右图是安徽歙县“县学甲第坊”,其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仿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杭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榜空档处都镌有历代歙县“三元及笫”者。“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淸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5.下表为历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

5、宋比例26%15%4%17.2%24.5%46」%A.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低主要是战乱造成的A.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造成了寒门子弟入仕率低B.隋唐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上升与科举制有关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的成员指()A.丞相B.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D.军机大臣3.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吋建

6、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材料二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

7、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材料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