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建设乡村

不只建设乡村

ID:43607122

大小:11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1

不只建设乡村_第1页
不只建设乡村_第2页
不只建设乡村_第3页
不只建设乡村_第4页
不只建设乡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只建设乡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4-10-20潘家恩张兰英钟芳嘉泽姬山书院据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调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国从事乡村建设(简称乡建)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试验区有1000多处[1]。半个多世纪后的当下,当屮国迎来举世瞩目的发展并因“屮国崛起”而重新成为世界焦点,虽然与民国乡村建设时期岌岌可危的没落帝国形象完全相反,新时期成规模的乡村建设却在2000年前后再次兴起并持续至今[2],作为工业化加速时期为缓解城乡对立、农村衰败而兴起的民间社会改良实践,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呼应交融。然而,据梁漱溟所指:“乡村建设,

2、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实乃吾民族社会重建一新组织构造Z运动”[3]。一方而,作为立足地方且互动于现实问题的行动方案,乡村建设的形式与载休并非单一,而充满复杂多样的特点;另一方而,作为兼顾反思性和实践性的建设努力,乡村建设也非纯理论的静态设计,而是一个运动中“活”的过程,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相结合,在试验屮不断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创造、调整与总结的过程。笔者自2000年持续参与当代乡村建设实践至今,希槊以内部视角对近10年乡建的内容与原则做初步总结,进而指出当代乡村建设不可简单置换等同于“建设乡村”这样常见的狭义理解。一、当代

3、乡村建设内容重点[4]作为对90年代末期FI益严峻的“三农”问题的建设性回应,当代乡村建设以针对“三农”问题的不同而向为着眼点,逐步发展成如下文所述涉及不同重点与主体的五大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这儿方面并菲预先整体的设计,而是在实践过程与现实互动中,根据实际需求与现实问题不断展开的。1・学生下乡教育支农自2000年始,后来发展为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2004年)的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在负责人刘老石(刘相波)的带领下,发起“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和“大学生新农村建设行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活动通过组织动员高校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及寒暑

4、假下乡开展支农调研、支教扶贫、社区培训、建立信息站、组建农民合作与文化组织等,十多年来吸引了150多所高校的学生广泛参与,同时在校内组建涉农社团,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培养骨干成员近丁人,影响大学生志愿者达10万人。这些完全民间且自下而上的支农活动在当代乡村建设的初期阶段发挥着“酵母粉”的作用,既在与农民的结合过程中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并根据农村的需要,把相关信息传播到农村,农民则因为对这些富有献身精神大学生的崇敬感而产生一种凝聚和协力的可能。与此同时,正是通过与乡土脉络和国情实际的结合,不同程度改变了实践者的

5、精神而貌与参照坐标,在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也增进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理解[5]。10年來,该实践由假期支农等较为单一零碎的形式逐步扩展为包括休学支农、毕业蹲点、返乡创业等多元化参与形式与另类教育系统。为了点面结合地进行深度支农与人才培养,自2005年起,梁漱溟乡建中心已举办9期“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每年通过组织儿十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各类乡建基地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实践,将个人成长与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在乡土社会的近距离观察与直接行动屮重新认识自身与土地、农村乃至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乡村建设的多而手。利用很低的成本却获得巨大的

6、社会价值,这个被誉为“屮国知识分子第六次下乡运动”[6]开端的实践行动不仅在建设乡村与自我成长两个层而发挥着积极作用,还为更为广阔Z当代乡村建设做了重要的出发点准备、人才储备、思路铺垫与基地建设。无论随后成立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述是河南兰考、安徽阜阳等遍及全国的各类乡建试验点都深受影响。人才储备既包括支农活动在实践屮锻炼成长了源源不断的青年骨干,支农活动的组织者也在实践和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思路与工作方法。除此Z外,该实践作为先导性实践,本身也呈现了当代乡建的脉络动力与重要面向。下乡支农所发生的新世纪初,除“三农”危机大背景外,也是高等教育在

7、90年代整体转向产业化后影响逐步显现的时代,高校大规模扩招既让更多农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大学,而城乡差距的现实体认与现代教冇在资本化过程屮的异化与“离农”倾向也激发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的反思与自觉。因此,看似分散随机的支农实践自有其内在动力与社会基础,其意义除行动本身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外,述有力挑战了教育人才城市化的主流思路,进一步从教育支农与知识再生产的角度,开启了引发“三农”困境Z外流三要素(土地、资金、劳动力)的率先回流,同时营造有利于城乡平等互动与乡土价值体现的新舆论环境与社会空间。2.农民合作社区协力如何理解田间地头所观察到的乡村现状与关键问题?

8、如何在调研所收集并呈现各种“缺”(钱、人、市场、技术、信息……)的纷繁复朵屮找到主线?如何挑战先入为主的“匮乏视角”,去发现并激活底层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