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

ID:43624333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_第1页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_第2页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_第3页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_第4页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困境剖析摘要:摘要:强化人文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但在高职院校,由于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实的育人过程相矛盾,也与学生的学习动力相矛盾,导致了人文教育陷入了一个困局,严重制约了人文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咼职院校;人文教育;困境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23-01高职教育,在理念上经历了一个由单纯重视职业技能到对学牛进行完整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过程。高职教育兴起之初,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以满足工业化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竞

2、争方式的转变,各国都在考虑如何加强人文教育,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相协调,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培养文理结合、敢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但是,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新的教育理念未能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双高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得到落实。一、教育理念与育人过程相矛盾(-)课程设置未能体现人文教育的需求在各高职院校,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叫的响亮,但人文课程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学牛在校期间的人文教育实际上从制订培养方案开始就已经被严重淡化。在我国的多数高职学校普遍性这样的问题:除国家硬

3、性规定的“两课”夕卜,其他人文素质必修课如哲学、历史、文学、美术、语言等重视不够,多数院校在选修课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己是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了。有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只有四、五门,比如《演讲与口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公关与礼仪》、《应用文写作》等,而与专业技术课相相关的人文选修课程则几乎没有开设。人文选修课质量欠佳,有的学校根据现有教师的专长、能力,因人设课,很难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实际需要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人文选修课,使受教育者有“隔岸观火”、“隔靴搔痒”Z感。在各高职院校,除了专业理论课,就是专业实践课或者顶岗学习,生产实训等。人文课

4、程的课时数少,体现人文精神的课程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和创作灵性,也难以唤醒学生的良知与美感。(二)师资水平难以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文教育师资是众多高职院校难以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另一个客观原因。高职院校人文学科的师资现状可以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各高职院校的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在结构上严重失衡,专业教师数量往往占压倒优势,人文科学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在高校H益扩招的形势下,人文教师越來越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学校,基础部(或称公教部)的老师一周耍上20节以上的课,有的学校甚至于大纲上规定的人文课程都因师资不足而无法开课;其二,

5、人文教师在高职院校常常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经济收入也低,导致在岗的部分教师工作无热情、上课没激情。人文教师有的跳槽,调离本单位到中学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上班;有的改行,以求能在各自的院校立足发展。例如,学数学的改行教计算机,学地理的改行搞旅游专业,学音乐的发行去搞公关礼仪教学。还有的去校外兼职,从事第二职业。总之,师资队伍很不稳定;其三,人文学科的老师自身追求迷失方向,不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再坚持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老师自己读书渐少,知识更新慢,文学特质淡化,人格魅力变弱,教学激情减退,课堂效果不佳。(三)校园文化薄弱,人文气息不浓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区域

6、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领域创造形成的一切物化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隐性课堂,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智慧,塑造人格,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一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决定这所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与思想投入都嫌不足。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比较晚,才20来年时间,多数学校还在忙于扩建校舍,强化硬件设施,工作重心是征地、建楼、升格、转轨,加之有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所以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还是相当的苍白。校园景观缺乏自然美和人文内涵,传

7、统文化积淀少,地方特色不突出,校园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人文气息不浓,不能有效地发挥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二、教育理念与学习动力相矛盾强调人文教育,意在纠正过去重理轻文的旧思维。新的高职教育思想,注重人的整体教育、综合发展。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学校期间既要掌握一技之长,也要培养各方面的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也要有职业成长的后劲;既要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有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但这种先进的理念,并没有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相反,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忽视或者厌倦人文教育。教师用心教,学生不用心学,剔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主耍的表现是:(-)对人文课程的内容

8、存在偏见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对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课程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