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ID:43624528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1页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2页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3页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4页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隔代抚养指子女的抚养责任大部分由(外)祖父母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较少(如周末或偶尔回家照看),其至是完全不顾的情形。幼儿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隔代抚养模式下成长的幼儿在行为习性、情感和社会性交往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祖辈、家庭和社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关键词】隔代抚养社会化策略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的抚养、学校的教育、社区的影响、同伴交往的发展等。幼儿的活动时间几乎全部在家庭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重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抚养人在教育幼儿的日常活

2、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抚养人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作需耍或迫于生活压力及离婚率的升高等各种因索,年轻父母无暇照顾子女,便将其交由(外)祖父母抚养,而(外)祖父母由于对(外)子女的喜爱,又赋闲在家,也欣然承担起这项责任。隔代抚养的家庭教养模式越来越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屮,家庭祖辈参与或直接带养和教育孩子的比率极其之高,例如,在北京,大约有70%的祖辈参与教育、抚养孩子;在上海,近一半以上的小孩都是交由祖辈进行教育、抚养;在广州,祖辈参与带养的比率达到52%以上。此外,完全市祖辈进行抚养的孩子约

3、为28%左右。①虽然隔代抚养解决了幼儿的监护问题,但FtT丁祖辈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等方面的问题,难免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可以说,隔代抚养的教养模式导致了幼儿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是一种不稳定的抚养和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差,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等问题。②概念界定隔代抚养。伍新春(2009)在第一届“两岸三地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提出,目前幼儿家庭抚养形式可分为父母抚养、隔代抚养与共同抚养三类。父母抚养指子女的教养以父母为主、(外)祖父母偶尔辅助照顾的抚养方式;共同抚养指了女的

4、教养责任由父母、(外)祖父母共同承担;而隔代抚养指子女的教养责任大部分由(外)祖父母承担,父母与孩了接触较少(如周末或偶尔刨家照看),甚至是完全不顾的情形。幼儿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获得情感、性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的过程。幼儿社会化是幼儿在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屮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技能和社会角色知识,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口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并形成幼儿心理特征的过程。家庭教养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是幼

5、儿社会化的基础。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对幼儿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祖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外)父母的抚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隔代抚养家庭中,由于(外)祖父母的某些原因,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在行为习性、健康依恋情感的建立和同伴交往等方面产生问题。隔代抚养产生的原因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情况。父母角色丧失。即父母已经去世,或父(或母)虽在世但不承担抚养责任,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者。比如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一方为了重组家庭,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或父母接受刑罚不能再尽抚养义务等情况。父母角色缺位。即父母均在世,但

6、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经济基础或其他因素而将了女交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隔代教养者大多属于此类情况,尤其在在农村较为常见。随着社会的变迁,城乡差距越來越大,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纷纷进入城市打工赚钱,由于条件限制,又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便不得不交由父母抚养,由(外)祖父母承担起抚育教养的重大责任。另外,城市当中父母外出工作、祖辈为儿女奉献的传统观念、“隔代亲”等因素也是产生隔代抚养的原因。由于不同原因产生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父母角色丧失和父母角色缺位对家庭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祖辈在抚养幼儿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对隔代抚养问题的探讨主要指父

7、母角色缺位导致的幼儿社会化问题。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隔代抚养对幼儿行为习性的影响。邓长明和陈光虎(2003)的实证研究证明,隔代抚养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的概率要大于父母抚养的儿童。汪萍等人(2009)对隔代抚养和父母抚养的1〜3岁幼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代抚养的幼儿和在社会适应、智力等发展区域均落后于父母抚养,这证明隔代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外)祖父母在照顾(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