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

ID:43677293

大小:194.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2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_第1页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_第2页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_第3页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_第4页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说学案设计-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学案2018年5月9日星期三一、文学文化常识1.韩愈名句积累:①②③2.“杏坛”和“杏林”两者Z间虽然只有一字Z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后者指O“杏坛”是传说中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3.说:是一种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说”是古代的一种,与“论”相比要随意一些,往往带有杂感性质。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Z意,是“解说……的道理”Z意。“师说”的意思应为“”O4・韩愈(768〜824)字,著名、、是运动的倡导者。

2、祖籍河北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Z首,苏轼赞誉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意思是。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相对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二、文本研读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该中心论点展开的?2・第三段中,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这种论断有何价值?3•本文开头几句“古之

3、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对彖从师的态度结果观点纵比今之众人从师而问自比于其子耻师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智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Z人士大夫之族6•请画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三、习题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圣人无常师常:一般的C.师道之不传也久

4、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知道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道Z所存,师Z所存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而耻学于师学于余■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而教之••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

5、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四、写法借鉴1"号彳乍牛寺色^形象又具说服力的举例论证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运用例证法,进一步阐释了师道、师生关系,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人们眼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虽用寥寥数语却把孔子的言行写得很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定义: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

6、论证方法。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1.写法指导举例论证要“三要”(1)举例要简练概括。(2)举例要紧扣论点。(3)举例要析理透辟。在引用事实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2.迁移应用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为论点,以以下两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话。(300字左右)材料一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要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充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材料二

7、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价处理。但一个叫汉斯的渔民捕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人们竞相高价买走,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故意把一条窜来窜去的鮎鱼放进鱼槽,其他鱼感到惶恐不安,四处游动,因而保全了生命。某老板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他给自己管理松弛的公司请来几条“鮎鱼”——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的人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每个人的工作达到了最佳状态,公司经营面貌焕然一新。[素林应用]1•课内素材博采众长,

8、超越前人《师说》一文,针眨时弊,针对当时人“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迷信的观念。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