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

ID:43700161

大小:1.51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10-12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_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用它作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辨。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异花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同株或异株)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狗的卷毛和长毛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判断下列是否是相对性状图1上眼脸有无褶皱1.双眼皮2.单眼皮图2脸颊有无酒窝1.有酒窝2.无酒窝图3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1

2、.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图4卷舌1.有卷舌2.无卷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花蕾期)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传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蕊的雌     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高茎的花矮茎的花正交高茎的花矮茎的花反交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正交和反交高茎787高茎277矮茎3:1×PF1F2高茎矮茎×(杂交)(自交)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在

3、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实验过程Q:若F2只产生四个后代,则一定是3高1矮吗?(亲本)(子一代)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种遗传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D)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d)(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DDdd纯合子(遗传因子的组成相同)F1Dd杂合

4、子(遗传因子的组成不同)高茎豌豆:(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受精后,遗传因子恢复成对。DD×dd高茎矮茎PDdDdF1F1体细胞中,D对d有显性作用,所以表现出高茎(受精)(减数分裂)Dd×DdDDDdDddd配子DdDD×dd高茎矮茎PDdF1Dd配子F2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2:1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和d两种配子。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受精机会均等。F2性

5、状分离,遗传因子型比为:1:2:1,表现型比为3:1。Dd×DdDdDD×dd高茎矮茎P配子DdF1Dd配子F2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和d两种配子。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受精机会均等。F2性状分离,遗传因子型比为:1:2:1,表现型比为3:1。dDdD配子F2棋盘法ddDdDdDD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高茎矮茎Dddd×测交配子DddDddd高茎矮茎1∶1测交后代孟德尔的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1︰1测交结果证明:1、F1为杂合子即基因型为Dd2

6、、F1产生了雌雄配子各2种,且比例为1:1请预测实验结果?测交应用:1、鉴定纯合子杂合子。2、验证是否遵循分离定律。4、孟德尔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杂交实验出现3:1分离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得到1:1的分离比分离定律内容假说—演绎法三、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7、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实质)课本30页RrYy①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④适用范围a.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适用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⑤观察子代

8、样本数目足够多。控制基因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性状分离+环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注意相对性状性状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