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

ID:43729349

大小:36.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3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_第1页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_第2页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_第3页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_第4页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_下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电影美学特征探5(下)第三代导演——台湾电影的传承和探索这一代导演岀生于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台湾光复前后。他们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开始独立执导电影的群落,有陈耀圻、张人杰、陈坤厚、蔡扬民、罗云翰、游冠人、汪莹、刘立立、刘家昌、王瑜、张佩成、张信仪、张鹏翼、张蜀生、王童、陈俊良、李作楠、鲁继祖、张美君、林清介、徐进良、王菊金、王时政、刘国雄等30余人。他们多半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政工干校影剧科、师大艺术系。陈耀圻、汪莹曾在美国留学,得电影硕士学位,徐进良毕业于台湾师大艺术系.曾到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习绘画.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

2、心学导演,还获得罗马国际美术奖金牌奖。王童毕业于台湾师大美术系,曾在芙国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研究舞台艺术。还有部分从学徒做起,一般都经过场记、副导.或长时间当过电影编剧・还有的先拍台语片、电视剧,具备拍电影'的一些实际经验,才独立执导。这一代导演中大陆籍的人儿时朦胧里曾经历过战争的离乱,到台湾以后,和台籍的蔡扬明、陈俊良、陈坤厚、林清介等人一样.五十年代生活在蒋介石父子“反共抗俄”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恢复时期的复杂社会环境里.多岀生在不富・24・裕甚至穷困的家庭.感受到生活艰辛.或经历过家庭的变故。他们在中学和大学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人生观的建立,立志于电

3、影事业,正值六十年代台湾经济起飞,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思潮的侵袭。他们在七十年代台湾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环境中生活,又经历台湾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跻身中产阶层。他们关心台湾这块土地和人民,潜意识里有以艺术陶冶人的心灵的使命。他们无论科班岀身,还是师徒制培养岀来的,在跻身导演行列前.儿乎都在老一辈导演李行、宋存寿、胡金铃、李嘉、丁善玺手下当过场记、摄影、剪接、副导等职,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前一辈导演的文化观、电影观、艺术表现手法,乃至技术。虽然他们的风格走向与老导演的所区别,但电影语言、观念等,与老一輩导演仍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八十年代以来.他们通过参加国际影展看到一批中

4、国左翼电影.和八十年代中国新时期电影,重新认识中国的优秀电影传统.及时调整自己的座标。由于他们独立执导电影.正是七十年代台湾由农业社会进入工商社会之际,他们拍的电影除重主题外.也注重电影的娱乐性,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七、八十年代又正是他们电影创作最旺盛的青年时期,思路开阔.较前一代没那么多的框框,他们既吸收老一辈电影美学,又关注世界当代电影潮流,继承和创新结合.拍的影片多有一定质量,片商乐意找他们拍戏.当今他们是台湾电影创作的主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电影不景气,他们有的转入电视界(或脚踩影视两边),甚至变成电视艺术创作的骨干。第三代导演正处于台湾从封闭走

5、向开放,政治多元化,电影语言的多样化,时代给他们创造了新的创作环境.乂向他们提岀新的要求。他们的电影艺术具有新的特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具一,玄意识、多题材、人性化、多类型。就电影美学而言.他们不违于中国传统文学、戏剧美学,尊重观众长久观影形成的心理习惯。就题材和类型而言.言情片、武打片、社会犯罪片、喜剧片、历史故事片、战争片、军教片、科幻片、神怪片……一应俱全。在诸多影片中,塑造众多各放异彩、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导演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思辩,以及对祖国爱国传统的缅怀,并融入对台湾现实和前途的关注;他们尊重传统,但又不保守,不拘泥于传统文化中落后僵

6、化的意识、习俗。就历史题材而言,陈耀圻的《源》,讴歌台湾先民披荆斩棘,开发石油,前赴后继的事绩和精神,是i部台湾开发史诗,从内涵、艺术而言是台湾当代电影的典范。徐进良的《香火》、刘家昌的《梅花》、陈俊良的《茉莉花》写台湾两岸抗11的悲壮故事。但他们与老一辈大陆籍的李行、丁荐玺的抗战片不同.他们从台湾人视点看中国的抗战,格局较小。陈坤厚、王童、张美君、林清介、徐进良、蔡扬明成就最大的还是着眼于台湾历史和台湾当代生活的电影。首先是导演主体意识的觉醒、创新和电影主题的多义性。他们的电影接近生活.尽可能挖掘生活中所蕴藏的多层次的含义.刻造鲜活、多色调的人物,并将角色的

7、命运同社会关系的整体相联。张美君的《嫁妆一牛车》讲农村一个车把式万发,他的老婆成了别人姊头,才得到一部梦寐以求的牛车,写岀六十年代经济转型期.小人物为讨生活,失去了人的尊严。林清介的《台上台下》讲三流歌舞团艺人的辛酸,陈坤厚的《流浪少年路》、林清介的《同班同学》、《失踪人口》触及不良少年、帮派、黑社会、吸毒、妓女、雏妓等诸多社会问题;蔡扬明的黑社会题材的影片,更是淋漓尽致地揭露台湾社会的阴暗污浊.黑社会里卖淫、走私、枪杀、倒债,无恶不作。王童对台湾历史、社会的思考更为久远、深沉。《无言的山丘》以纪实性电影语言,描写日据时期基隆九份金矿如何使台湾人的淘金梦幻灭;

8、《稻草人》以黑色喜剧,呈现太平洋战争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