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

ID:43753653

大小:171.69 K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10-13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_第1页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_第2页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_第3页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_第4页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共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概论教案英文名:ClinicalMedicin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对象:药学,药剂专业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牛化、解剖学、牛理学、药理学教材:临床医学概论,吕卓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参考书: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笫七版.《外科学》吴在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实验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牛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儿

2、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人民卫住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临床医学概论>>把循证医学新概念和临床实践的新模式相结合,内容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学等主要临床学科,并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着重介绍有关疾病的诊断知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适合非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学习该学科目的是为学纶拓宽知识而、较全而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学习药学专业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医学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各种临床医学基木概念;2熟悉各科主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方法;3了解各科主要疾病发

3、病机理及其诊断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1h)学习要求:了解临床医学内容和发展趋势。临床医学(ClinicalMedicine)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立足于生物科学的棊础上,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也能够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对以确定特定原因,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住物医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已形成i个有五十多个门类数百个分支的庞大学科体系,在阐明疾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技术方而获得了显著的成就,人人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因素、社

4、会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冇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物医学模式,不能解决上述H益增长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模式在匝视和肯定生物因索的前提下,把人类的健康置于社会系统中,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对象中的地位。【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2.临床工作的紧迫性3.医学上的重大课题多在临床实践中提出4.临床医学是检验医学成果的基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归在内科科学

5、实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疾病归在外科学。2.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老年病学,围牛:医学,职业病学,男性病学等,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眼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喉科学、内分泌学等。4.按病种建立的学科结核病学、肿痫学、精神病学5.按诊断手段建立的科学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于、超声诊断学,诊断技术(X线、CT)成立医学【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屮的地位和作用】医学工程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泛指医学领域中使用的一切仪器设备、人工脏器等的开发、研制技术;狭义上指冇关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

6、索生命奥秘,并用于疾病诊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成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独立学科。第一章症状学(3h)学习要求:1发热掌握诊断技术,熟悉热型的意义。2呼吸困难掌握定义。3呕血与咯血掌握定义和临床意义。4腹痛熟悉临床意义。5水肿掌握定义和临床意义。6昏迷掌握定义和临床意义。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界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为症状,如头痛、乏力。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称为体征,如心脏杂咅,肝脾肿大第一节发热定义: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人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的反应。问诊方法:仔细的询

7、问,疲乏感、盗汗、头痛,寒战,起病情况,热形,有无寒战,对退热药的反应,用药情况等。常川于测体温的部位在腋窝、口腔和直肠,测得的体温分别简称为腋温、口温和肛温,健康人的肛温是36.5〜37.7°C,口温(舌下)在36.3〜37.2°C,口温比肛温低0.3〜0.5°C,腋温一般是36〜37°C。体温在早晨较低,下午略高,但24h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C,小儿体温较成人稍高,老年人体温稍低,女性月经期前一周的体温稍高,可较平时高0.2〜0.5°C。发热机制(一)致热原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人类(二)非致热原性发热:⑴体温调节中枢受损;⑵产热过多;

8、⑶散热减少。病因与分类临床上大致将发热原因区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