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

ID:43794580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_第1页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_第2页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_第3页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供暖系统不热原因分析供暖系统不热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整个供暖系统环节比较多,所以需要在各个环节根据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按热源、热网、楼内系统、热用户四个方面,逐一分析有可能原因如下:1、热源1.1补水因素(1)定压点低:补水泵定压点低,系统中高大建筑不热。(2)变频补水泵故障:补水泵出问题,系统严重缺水或补水不及时。(3)水箱缺水:市于补水信号失灵等原因造成水箱亏水。(4)补水箱小:系统亏水严重,补水箱容积满足不了补水需要。(5)停水:意外事故引起,造成无法补水。(6)停水:意外事故引起,另

2、外一些缺水城市可能也会发生这种情况,造成无法补水。1.2循环因素(1)循环泵故障:循环泵出问题,无备用泵,系统不循环。(2)循环泵流量小:造成用户大面积不热。(3)循环泵扬程低:造成末端用户不热。1.3锅炉因素(1)锅炉容量小:现有锅炉供热量满足不了用户实际需求。(2)锅炉效率低:锅炉容量似乎满足需要,但由丁•燃料未充分燃烧、锅炉排烟温度高、锅炉水路结垢严匝、锅炉表面散热量大等原因造成锅炉效率低,致使严寒阶段暖气不热。(3)停炉:锅炉出故障,无备用炉,正在检修中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停炉。1.4换热因素(1)换热器

3、选型小:换热器换热量满足不了用户实际需求。(2)换热器结垢或堵塞:热力站中的换热器一次水或二次水结垢严重或管口部分堵塞,大大影响换热效果。(3)换热器损坏:热力站中的换热器发生诸如一、二次水串水等故障。(4)旁通流量过大:供回水旁通管混水比例尢造成热源出口水温过低,导致供热失误。(5)混水泵问题:采用混水泵换热时,混水比例不合理,同样造成热源出口水温过低,导致供热失误。1.5管理因素(1)非专业司炉工:供热管理单位的司炉工无证上岗,这在一些地区具有普遍性,甚至这些单位也是盲目接手的外行。(2)无序管理:部分供

4、热运行单位缺少管理机制,员工缺乏责任心,不懂锅炉和换热器的习性及规程。(3)未准确按气象调节:供暖期中的不同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每一天里,室外气温和气象不断发生变化,但供热管理单位调控不合时宜造成供热失误。(4)间歇供热:许多供热管理单位采用间歇供暖方式,当根据气温状况计算准确、时间控制合理、管理到位时,可能会出现室温正常而暖气暂时不热的现象,这是合理的。1.6其他因素⑴停电:补水泵、循环泵不能启动。⑵电压不稳:当电压低时,电流易超过额定值,此时必须暂吋停泵,因此可能造成系统工况不稳定。(3)除污器脏堵:造成系统

5、总阻力加大,致使末端用户不热。2、热网2.1平衡因素(1)水力失调:这是系统中最常见的现象,儿乎所有供热管理单位都未解决好,所以常常造成末端用户不热而前端用户过热。(2)—次管网失衡:大市政需要更认真调网,当供回水出现平压差、甚至倒压差时,热力站会出现不热现象,映及其所供用户。(3)末端用户不正常:设计失误、施工不当、管理不力、老I口建筑等造成某些用户供热不止常,如果发生在近端还算可以克服,但发生在末端则性质会有根本改变。(4)分支阀门开度小:为调节整个管网远近平衡,就要限制中近端用户流量和压差,有时控制该分

6、支或用户阀门开度过小,也会致使近端不热。(5)各分支阻力差距大:相邻的两路分支或两栋楼各自系统内部阻力完全不同,差距越大越难以调两者平衡。2.2其他因素(1)初调节:供热运行初期管网尚属于调整阶段,系统压力不稳。(2)供刨水连通:管网中供刨水的连通管阀门打开或失灵,造成系统走短路。(3)高点窝气,高点应设排气阀并在运行初期放气。3、楼内系统3.1设计因素(1)立管管径不合理易形成垂直失调。(2)供回系统形成小环路,导致系统部分热量未经循环直接流回换热站。3.2积堵因素(1)垢堵:由于该地区水硬度高、软化水指标

7、差、管材不合格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管道内部结垢严重而引起的脏堵,影响供热效果。(2)施工脏堵:野蛮施工中遗留的废物堵在暖气或管道中,导致暖气不热。4、热用户4.1私改因素(1)用户私改暖气时,造成结构不合理。(2)私装地暖:地暖阻力远远大于原供热方式,故造成用户白花钱还不热,在单管串系统中更会严重影响楼上和楼下用户的供热效果。⑶自装水泵:部分曾经不热的用户在自家管路上擅自安装水泵,改变局部系统循环,致使自家循环水量加剧,周围用户循环水量不足而不热。4.2其他因素(1)暖气片损坏:如散热器腐蚀、密封件老化等。(

8、2)用户阀门失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用户入户阀门或单个散热器上阀门失灵,而导致暖气不热。参考文献[1]哈尔滨建筑大学编、供热工程(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2]赵伯英•供热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3]杨世铭•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李德英•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