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与礼分析论文

仁与礼分析论文

ID:43799307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4

仁与礼分析论文_第1页
仁与礼分析论文_第2页
仁与礼分析论文_第3页
仁与礼分析论文_第4页
仁与礼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与礼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仁与礼分析论文一、仁与礼玄从符号的特性看仁与礼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是群体的动物,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别人交际和沟通。符号就是使人类交际和沟通得以成功进行的东西。黄华新、陈宗明在《符号学导论》一书里讨论符号的功能时说a“人类的交际是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得以进行,而这个载体就是符号。”①另外,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AdamSchaff)也说a“符号的明确功能就是作为沟通的媒介和为了沟通的。”②“符号的首要功能是去传递某些事物予某人、去告知某人有关某些事物。”③既然符号与人际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结构如何?礼是否是符号?符号的结构和它的交际功能如何可以凸显儒家礼学观的现代价值?

2、(一)所指与能指a索绪尔论符号的结构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是符号学的始创人。他的符号学理论是以语言系统来创建的。虽然他的符号学理论是以语言规律创建出来的,然而他亦认为这些理论应该可以适用丁•其他的表意结构,例如礼仪。他说a“我们认为,把礼仪、习惯等等看作是符号,这些事实也将显得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到那时,人们将会感到有必要把它们划归符号学,并用这门科学的规律去进行解释。”④索绪尔认为符号的内部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所指(signified),一是能指(signifier)⑤。就语言符号来说,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音响形象。在这里,索绪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符

3、号结构的基本原则。大致来说,一个符号之所以能成为符号,必须有一个概念和一个形体。形体用来承载概念。池上嘉彦指出,由于人心中所想的状态是属于概念或态度之类的抽象物,所以在一个人际沟通的语境里,为了使其他人能够意识到我们心中的所想和情意,那就必须有些有形态的东西作为在生活实践上的媒介。比方说看见别人哈哈大笑,我们便意识到对方有开心的事情发生了。在此,哈哈大笑就是表示有开心事情发生了这概念的动作形体。乂例如交通信号灯,看见红灯这个形体,我们便意识到“禁止通行”这个概念。看见绿灯这个形体,我们便意识到“允许通行”这个概念①。儒家的仁礼结构实质上也正是如此,可以看成为一套符号系统。例如为父母守三年丧这

4、个行为,便是表达孝顺这个仁的概念的形体。(二)仁礼相辅相成的关系及各自的独特性从符号的结构来看,仁与礼的关系是彼此相辅相成的,并各自有独特的角色仁自身必然含有实践的性质;而礼就是仁的外显形体。“仁”字,汉许慎《说文解字》解作“亲”的意思,从人从二。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自''爱人”(《论语•颜渊》)o苟子也说a“仁,爱也,故亲。”(《苟子•大略》)由此可见,“仁”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确立和存在的。当"仁”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确立时,社会上便需要一套大家都认识的言行规范来作为沟通媒介,否则,大家便不知道彼此的情意。例如仁有爱人的意思,若一个孩了跟父母说很爱他们,但永远都没有甚么具体行动,大概

5、我们也不怎么觉得那个孩子真的很爱他的父母。究竟怎样才算发挥了仁心?在人与人相处之间,道德是怎么样的东西?怎样才得知自己实践了仁?别人又如何领会到自己对他的仁心?《礼记・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又《礼记・礼运》云自“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这两段话说明了徒有仁而无礼是不行的。仁无论如何都是需要依靠具体的行为在生活中达成的。而儒家此种以礼成仁、以礼建立或加强人际关系的亲和性的价值应是跨越时代的。只有礼而无仁,儒家又怎么样评价呢?从符号的结构來看,若只有事物的形体而没有事物的概念是不可以的。儒家也是如此。只有礼而无仁是没有意义的。孔子

6、曾说a“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俏》)又说a“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俏》)可见礼需要真实的情感来充实。事实上,在人际交往时,无论是什么时代,一个人若处处行礼,但内心一点敬意也没有,这样的虚伪表现对于受事者来说根本起不到任何建立或维系关系的作用,更甚者,还会反过来侵蚀礼本有的沟通功能和道德实践的意义。这好比在双方和解的过程里,虽然说“对不起”是和解的礼仪,然而当一个人敷衍地说“对不起”时,“对不起”这句话的内涵实已被侵蚀,道歉的作用固然发挥不到,更甚的是惹来对方的反感。由此说来,儒家的仁礼关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仁需要礼才能彰显,而礼

7、亦需要仁来支撑。二、礼的稳定性与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礼是在变的。现今的礼已不同于古时的礼。礼作为符号,跟别人沟通,建立关系,并把仁心在人际之间具体地实践出来,究竟礼需要稳泄性么?儒家对礼的变更态度是怎么样呢?符号学会否协助我们处理这个问题?(一)从符号看礼稳定性的重要黄华新、陈宗明认为特定的符号与特定的讯息是相联系的,这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般来说是不能随意改变的①。从符号的功能去看,如果符号失去稳定性,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