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乐府诗的研究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

ID:43878232

大小:87.82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16

上传者:U-991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_第1页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_第2页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_第3页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_第4页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耒乐府诗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密级:分类号:论文编号:2007050105019200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耒乐府诗研究学位类别:高校教师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导师:胡继琼研究生:王振华中国•贵州•贵阳 2009年11月H录1中文摘要2Summary3前言4第一章乐府诗的起源和发展6第一节乐府诗的起源6第二节乐府诗的发展8第二章张耒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思想15第一节张耒的人生经历15第二节张耒的文学思想19第三章張耒乐府诗的思想内容24第一节反映民瘓与爱情的乐府诗25第二节咏物、抒怀的乐府诗31第四章张耒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39结语44致谢45主要参考文献46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原创性声明5()关于学位论文使川授权的声明50中文摘要张耒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关注民牛疾苦,真实、自然、朴素,是苏门文人集团中辞世最晚,并在两宋诗坛起看传承作用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学界对于张耒的关注程度与其在宋代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相符的,对他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和系统。因此,本文以张耒乐府诗研究为题,尝试弥补这一不足。论文 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乐府诗的起源和发展,简耍阐述乐府诗的渊源;第二章:由于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背景与张耒的人牛经历的影响,形成了张耒独特的文学思想,为英写作大量乐府诗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张耒创作了大量自拟新题、反映残酷社会现实的新乐府诗歌,这是对杜甫、白居易新乐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四章:利用张耒所创作的乐府诗,探究其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并肯定张耒在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关键词:张耒;乐府诗;文学思想;艺术特色 ResearchonZhangLei'sYuefuPoemsSummaryZhangLeiwasapoetinSongDynastyofChina,andhiswritingsfilledwithtrue,naturalandsimplethingsweremostlyconcernedaboutthehardshipsofpeople.BeingasanimportantwriterofliterarygroupSumen,whoplayedtheimportantroleasatransmissioninthefieldofpoetryinSongDynasty,hepassedawaylatest.Nevertheless,theattentionofacademiaonZhangLeihasn'tmatchwiththeinfluencehepossessedinSongDynasty,simultaneously,researchesonhimwerenotcomprehensiveenoughandsystematic.Therefore,thispaperiswrittenonthetitleofResearchonZhangLei'sYuefuPoems,whiletryingtomakeupforthescarcity.Ithasbeendividedintofourchapters.ChapterI:catalogs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Yuefupoetry,andbrieflydemonstratesitslonghistory;ChapterII:AstheNorthernSongDynastypoorandweaksocialbackgroundandZhangLeifslifeexperiencesinfluencetheformationofaZhangLei'suniqueliterarythought,foralargenumberofversepoetrywritingandprovideatheoreticalsupport;Chapter3:talksaboutthatZhangLeicreatedalotofself-refitandnew-stylepoems,andtheyreflectingcruelrealityofthesociety,andthiswas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uFuandPaiChu-yi'snewtheoryonYuefupoetry;ChapterIV:utilizesZhangLei'spoemtoexploretheartisticfeaturesofYuefupoetry,whileconfirmingZhangLei'sindeliblestatusinthehistoryofliterature.Keywords:ZhangLei;Yuefupoetry;literarythought;artisticfeatures 张耒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以诗文闻名于世。他的诗多关注民生疾苦,真实、朴素、口然,是苏门文人集团甲辞世最晚,并在两宋诗坛起着传承作用的一位重要作家。《宋史》载:“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未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H载酒肴饮食Z。”高磊的《张耒研究综述》—•文屮认为:“学界对于张耒的重视程度与其在宋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张耒研究,经过早期的无人问津,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并呈现不断升温的趋势,直至进入21世纪,学界在张耒家世、生平,交游,学术、文艺思想,诗歌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然而,口前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现将近年来对张耒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如下:周义敢的《苏门四学士》,金性尧的《张耒评传》,李逸安的《张耒年谱》、《张耒与张耒集》、《张耒生年家世略考》、《张耒年谱辨补一则》,周雷的《张耒的家世生平与著作版本》,陈海丽的《张耒及其诗歌研究》和韩文奇的《张耒是否任过亳州教授》等著作和文章对张耒的家世、生平和著作版本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总结;马斗成与马纳的《苏轼与张耒交谊考》,崔铭的《从少公Z客到长公Z徒》、《追忆:一种特殊的潜在交往一“苏门"晩期交游考述》,马东瑶的《苏门六君子研究》和张爱平的《张耒与苏轼交谊及其文艺思想初探》等著作和文章对张耒与苏门的交游、创作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湛芬的《“文以明理S三教合一的文艺观——谈张耒的文艺》、《仪以明理与北宋理学——张耒文学思想再探》、论张耒的多元人格理想与基木人生价值取向》、《繼张耒学术文化思想对蜀学内蕴的契合》、张耒学术文化思想与创作》、《略论张耒主体修养论的多重内涵》,杨胜宽的《苏轼与张耒——兼论张耒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和韩文奇的《张耒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索》、张耒文学主张探微》等著作和文章对张耒的思想人格、学术思想、文艺思想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土少华的《试论张耒的诗歌艺术》、《张耒诗有唐音琐议》,湛①以苏轼为领袖,以“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薦)为骨干的文人集团。(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7页.)②[元]脱脱等撰•宋史[M],卷四四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③高磊.张耒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5).芬的《张耒诗歌特点及优劣之我见》,尹占华的《论张耒的诗》,韩文奇《张耒与张籍乐府诗Z比较》《张耒及其诗歌创作研究》,陈海丽的《张耒及其诗歌研究》,周振华的《论张耒的朵诗》,高磊的《论张耒诗歌艺术的“两结合T,田丰娟与 吴海燕的《张耒诗风浅析》,宋业春的《“亭亭画柯系春潭”诗作者考辨》,张令吾的《北宋张耒古体诗用韵考》、北宋张耒近体诗韵考》等文对张耒的诗歌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张巨才的《张耒的散文》、顾彩凤的《张耒散文研究》和韩文奇的《论张耒的赋》等文对张耒的散文和赋进行了研究。此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国文学批评史新编》,钱钟书的《宋诗选注》、《谈艺录》,程千帆、吴新雷的《两宋文学史》,孙望与常国武的《宋代文学史》等著作里对张耒也有论及和独到之处的见解。从以上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张耒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学术、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作为“苏门四学土亠之一的张耒,我们也应该看到,口前学界对于张耒的研究,相比黄庭坚、秦观、晁补Z等同时代的文人,张耒并没冇得到后代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和重视,对张耒研究领域的开展仍然显得不够宽泛。到目而为此,关于张耒的研究仍是“苏门四学士”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涉及张耒文学成就的时候,大多一笔带过,对其少有专门的提及,学界的确把张耒轻视了,甚至以至于忽视了。冇鉴于此,本文以张耒乐府诗为研究课题,拟在前人研究成呆的基础上,试图对张耒乐府诗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耍分以个部分:乐府诗的起源和发展;张耒的人生经丿力及其文学思想;张耒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张耒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及影响。本文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弥补“苏门四学士”之张耒研究这一薄弱环节,但因本人学识、精力有限,论文的浅显、疏漏、错谋Z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批评、指正和谅解!①高磊.张耒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5).第一章乐府诗的起源和发展纵观我国占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乐府诗与咅乐和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并11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箫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说道:“自今论之,民间乐府之于两汉,一如诗、骚之于周、楚,其文学价值Z高以及对于后世影响Z大,皆足以追配《诗经》、楚辞,抽足而三。’‘①郑 亮也提岀“乐府与《诗经》、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两源(《诗经》、楚辞)一流(乐府)的格局。‘'的论断。因此,乐府诗在其源远流长的演化过程中,历代乐府诗歌作者创作岀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文学作品,让当今人们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史学资料,为后世学者研究那个时代提供史学佐证。第一节乐府诗的起源“乐府”有原义和转义两种含义。杨生枝《乐府诗史》'乐府'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即它的原义和它的转义。乐府的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乐歌舞机构的官署名称;而乐府的转义,贝是指由此产生的一种诗体。啄府,最初为官署Z名W至魏晋南北朝时时期,乐府逐渐演变成诗体名称,“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⑤后来爪府的外延进-•步扩大,唐朝时逐渐脱离音乐,仅成为一种诗体,女旷新爪府S朱元之后的词、散曲和戏曲因配合音乐,也有人称之为乐府,如《东坡乐府》。可以说,乐府这个概念①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60页.②郑亮.乐府始置刍议[J]•石河子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第77页.③杨生枝著你府诗史[M].西宁清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1页.④顾林亭LI:“乐府是官署Z名,有音监,有游徼。‘'(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5页.)⑤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⑥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IKZ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乂冇往题新题Z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引自中国汉语言文学网,新乐府运动.http://www.hanwenxue.com/txt.asp7ids43310,2008.)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对乐府的定义也是有所不同的。乐府体式较多,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诗,唐、五代之曲子,两宋之词,金、元、明、清之曲,皆谓之乐府诗“乐府"。这种乐府诗歌,既是诗与乐的结合,又有它独特的发展规律。目前,我们所说的“乐府”,一般是指乐府诗,即由乐府机关所编录或由文人们自创、用于配乐演唱的歌辞或诗篇,也包括模仿乐府体制创作而不能配乐演唱的诗歌作品。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屮说:乐府诗之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由狭义言,乐府乃专指入乐之歌诗,故《文心雕龙•乐府篇》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而由广义言,则凡未入乐而其体制意味,直接或间接模仿前作者, 皆得名Z曰乐府。①乐府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有的学者认为乐府始置于汉武帝。《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iKo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和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Z讴,秦、楚Z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乐府不始置于汉武帝。因为《史记•乐书》记载:“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怎府习常隶1「1而已。”从此记载来看,在汉武帝Zflij,乐府就已设置,而且《汉书•礼乐志》记载:“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茁乂武帝以前,乐府令就作为官职已经存在了,乐府作为官署的名称,并11依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设置乐府的时间还要早。1976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处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据此有的学者认为怎府的设置不始于汉武时期,而在秦代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乐府诗來源于民间,由采诗而得,作者一般为平民百姓。《汉书•食货志》载:“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孟春之月,群居者将®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9页.0[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M].」匕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96页.®[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68贝.®[汉]司马迁•史记•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I[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301页.®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杂考三则[J].考古与文物,1982.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日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刘歆《与杨雄书从取方言》写道:“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欲得其最口。,'②杨雄在《答刘歆书》中说「尝闻先代轩Z使,奏籍Z书,皆藏于周、秦之室。"③罗根泽先生认为乐府“本为官署Z名,其职在采诗歌,被以管弦以入乐,故后世遂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Z诗歌为乐府。……故论乐府文学者,宜以武帝立乐府为第一页也。“也就是说,乐府以诗歌而兴盛于天下,应该从汉武帝设置乐府开始的,从这一点去理解汉武帝设置乐府,对乐府诗的深入研究或许启发更大乐府是官署Z名。其官冇令,冇音监,冇游徼。《汉书•张放传》:使大奴骏等四十余人群党盛兵弩,口昼入乐府,攻射官寺。《霍光传》:奏昌邑王,大行在而殿,发乐府乐器。《后汉书•律历志》: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太傅韦元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是也。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亦名之曰乐府。‘'⑤rti 此可见,“乐府"最早是官署的名称,后来才演变成为一种诗歌类型的名称。而乐府诗的分类,依据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典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乐府诗口登上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舞台Z日起,继《诗经》、《楚辞》Z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第二节乐府诗的发展从乐府诗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汉乐府诗、魏晋乐府诗、南北朝乐府诗、唐乐府诗以及唐以后乐府诗五个阶段,下面分别加以简要介绍。虽然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乐府”名称在秦代就已经存在了,但作为具备采®[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57页.®[清]严可均辑,任雪芳审订.全汉文[M惓四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53页.0[清严可均辑,任雪芳审订.全汉文[M]卷五十二北京:商务卬书馆,1999,第267页.9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第2页.■I顾炎武.日知录[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第1236页.侏]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M]」二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315页.诗功能的咅乐专署是到汉武帝时才确立的。《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Z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①《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Z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②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在屮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写道:“两汉乐府,约可分为三类:曰贵族,曰民间,曰文人。是三类者,亦可视为汉乐府之三个时期。口汉初迄武帝,为贵族乐府时期。口武帝迄东汉中叶,为民间乐府时期。自东汉中叶迄建安,为文人乐府时期。第一期作品无全篇五言,第二期五言与杂言参半,第三期则几纯屈五言。大抵汉乐府发轲于庙廊,盛极于民间,而渐衰于文人之占夺,此其大略也。乜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言为主,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汉乐府中最为后人所重视的是采口各地的民歌,是两汉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叩勺两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乐府诗创作中真实再现客观事物,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传统。汉代以后 的乐府诗创作,一直沿袭着这一传统,并在继承之屮又不断有所革新与演进。乐府诗发展至魏晋时期,是五言诗歌乐章的全盛时代。罗根泽先生《乐府文学史》云八魏晋为乐府之摹时期,作者率皆文人学士,无平民。五言大盛。’'魏晋时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乐府诗是其中垂耍的组成部分。钟噱的《诗品•诗品序》说:“降及建安,曹公父了,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风,口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⑤建安吋期,乐府诗大放异彩,呈现新风貌,是由曹操率先垂范,其子曹丕、曹植、其孙曹睿踵事增华,乐府诗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曹操引领的曹氏家族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并使乐府这种传统诗歌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并为后世乐府诗歌作者进行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乐府发展至南北朝时期,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M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0[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68页.®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33页.®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第80页.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屮华书局,1981,第2页.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Z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乂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南北朝民歌因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民族风俗、自然坏境的差别而风格迥异。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H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人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乂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尤其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口出天然,刚健清新”①的民歌的出现显得特别可贵,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新的力量、新的血液。罗根泽先生在《乐府文学史》中云:“乐府发展至南北朝时期,歌咏所用Z格调,与汉代平民乐府不同,与魏晋六代文人乐府亦不同。一方面平民努力创作,一方面文人刻意学古,无以名之,名之创作兼摹仿时期,亦町谓之分化时期。至南北朝,旧乐府己成滥调,重重摹拟,陈陈相因,故作品虽多,而有生气,有性灵者无几;意境格调,两无增新。在此种腐旧沉溺空气中,一班平民又别求生命,另制新乐府歌矣。”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长期分裂,政权迭替频繁,社会动乱不堪,民族矛盾尖锐。南朝与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诃、口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的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和风格。大体而言,南朝民歌柔丽样恻,宛转清媚,北朝民歌则雄浑刚健, 豪迈粗犷。萧涤非先生说:“我国文学,自先秦之世,即已有南北两派之不同,大抵南方缠绵婉约,北则慷慨悲凉。南方近于浪漫,北则趋重实际。南方以辞华胜,北则以质朴见长。而此种区别,在南北朝民间乐府中,表现尤为显著。乜刘亮提出:“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南北朝时期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导致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不断侵入。在胡乐的影响下,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清商乐④逐渐开始向燕乐(宴乐)⑤演变。这种转变实际上从北朝时代就开始了。到了隋代,①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56页.②罗根泽你府文学史NJ.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第149页.③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274页.④淸商乐,简称“淸乐”•它是在南方民歌“吴声”、“西I『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发展起来的新乐种.“吴声”是流行丁•江浙地区的民歌,哂I『是流行于湖北荆楚地区的民歌.(引口百度百科.晴商乐[DB/OLJ.http://baike.baidu.com/view/889l2.htm?fr=a1a0,2009.)⑤燕乐,中国隋、唐至宋代的宫廷中饮宴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亦称“宴乐”.(引自百度百科•燕乐[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8920.hmh2006.)胡乐的入侵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成效。’‘①隋文帝并不懂礼乐,但他荟集、提倡各民族的乐舞,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文化的融合来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以维护口己的统治政权。隋文帝虽主张“宜奏正声",但他对梁、陈的绮靡文风却颇为反感,采用种种政治力量来抵制这种影响,但是收效有犬。杨生枝在《乐府诗史》中说:“当时文人们的乐府歌诗仍多沿北周的发展趋势,朝着南朝浮丽文风的方向发展。”在炀帝杨广所定《九部乐》中,除了《清商伎》与《礼毕》述带有一些传统乐舞的色彩外,其他都是“胡乐''。可见从隋代开始,音乐舞蹈的大部已经不再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屮原地区的传统乐舞,而是来自边疆少数民族的西域乐舞与朝鲜怎舞。隋代文人怎府,虽沿南朝歌诗的方向发展,但“文随世变二加之隋代的乐府,又多受北方及少数民族乐歌的影响,所以这些文人的乐府歌诗,极少哀怨情调。从上可以看出,隋统一天下,把南北文人聚集在一起,把南北音乐歌舞集屮了起来,开创了南北乐府初步融合的局而,歌诗的情调、风格与南北乐府不尽相同。但是由于这种融合是门发的,初步的,所以这个时期的歌诗情调或肖北歌,或肖南歌,未必皆兼二者;歌辞大都华艳,内容贫弱,又多和南朝相似。然而,隋代享国日浅,影响未大。唐代继之,有着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各种文学皆有尽量发展的机会,成功一种合南北血一之新文学。只有到了唐代,随着南北文化血液的进一步交流激荡,乐府才真正吸收南北英华,创造出乐府歌诗的新境界。在乐府i寺的发展史上,唐代乐府以其卓越的成就成为可以抗衡汉魏六朝乐府的发展阶段。在休式完备、名家辈出的唐诗园地里,唐代乐府也同样是一朵耀眼的奇葩——以李口、杜甫、口居易等为代表的众多著名诗人都曾为乐府诗的创作倾注了才华与精力,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名篇佳作。土立增先生认为:“初盛唐为乐府诗发展第一期(唐开国至玄宗开元年间),是I 日题乐府从承袭走向高潮的阶段;中唐为乐府诗发展第二期(天宝年间至元和年间),是新题乐府繁荣的阶段;晚唐乐府诗发展第三期(元和以后至唐末),是乐府诗走向衰微的阶段'③唐代乐府诗被看作是“诗之一体”④。唐初乐府沿袭齐梁余波,在模拟前人的基础①刘亮.晩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②杨生枝.乐府诗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429页.③王立增.唐代乐府诗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④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忐》卷一中说:“唐中叶虽有乐府,而播在声律则少矣。士人夫作者,不遇以诗一体自名耳”严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Z流",士大夫乂分诗与乐府作两科文渊阁.《四库全书》[M].第1494册.)上尝试推陈出新,即在“以雅参丽,以占杂今。%渐入质朴振作Z域。初唐的乐府诗大体上是承袭陈隋余绪。《新唐卩•文艺传序》称初唐诗风“沿江左余风,締句绘章,揣合低卬"②,形式上最明显的是爪府诗的律化和歌行化。到了盛唐,一部分乐府题目又用绝句形式来拟写,并出现了人量的乐府组诗。新题乐府诗不始于中唐,却在中唐蔚为大国。讽谕不是乐府诗的木质功能,却在中唐与乐府诗融合在一起,成就了新题乐府诗在诗史上的重耍地位。究其原因,既有时代因素,也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天宝年间的社会腐败促使旧题乐府诗由“唱和重复''转向“刺美见事S中稱时期的儒学复古运动把乐府歌词和《诗经》的美刺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讽谕乐府诗的理论;初盛唐新题乐府诗创作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广开言路和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诗人冇写讽谕乐府诗的机会。唐门文宗李昂以來,统治阶级分裂成许多敌对集团,各为争夺官位而狂斗,加之兵戈未息,因此宫廷乐人日趋减少,乐府规模越来越小。《I口唐书•文宗纪》载,大和三年(829)三月,文宗“敕兵戈未息,教坊每口只候怎人宜权停。”④《新唐书•宣宗纪》载,大中元年(847)二月,“罢太常教坊习乐。"尽管当时度曲歌唱,但唐代乐府已呈现出一片颓丧局面。虽然皮FI休、聂夷中、于漬等现实主义诗人极力提倡白居易的新乐府,并在创作实践屮致力于新乐府创作,其乐府歌诗在唐末乐府衰落的时代放岀了光彩,从皮日休的《正乐府序》可以看岀,元口的新乐府理论宜到晚唐仍冋荡着袅袅余音,但他们力量薄弱,成绩和影响都不是很人,所以很少有人热心响应他们提倡新乐府的号召,其创作也无力挽救乐府歌诗颓丧的厄运。当然,一种文学形式的衰落并不是马上可以从文学领域里销声匿迹的,它有较强的延续性,甚至有的有长期较强的延续性。从晚唐开始,乐府衰而新词兴,乐府歌诗虽然被曲词逐渐取代,然而这种传统并未断绝,只不过不成风气而已。唐代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写作乐府诗者不绝。其体制和唐人和仿,大致是古题乐府、新乐府两大类,都不合乐。乐府发展至宋代,杨生枝在《乐府诗史》中写道:“自唐以后,宫廷演唱和文人乐府多是新词,歌诗已成尾声,但[唐]杜确编.陈铁民,侯忠义校.岑参集校注[M]」二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0[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IM].北京:中华书局,1975,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M]•北京:屮华书局,1982,卷二十三.®[后晋]刘旳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卷十七上。§[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M].北京冲华书局,1975,本纪第八.宋代宫廷音乐仍多唐代遗产,究竟演唱时用的是词还是诗,虽无明文,但从《乐学轨范》、《进馔仪轨》等书可知,由北宋流入高丽Z舞曲,其辞仍用五、七言歌诗。’5宋代文人虽多唱词,但作歌诗的仍然不断,如苏轼的《竹枝歌并引》②、《古缠头曲》③,黄庭坚《竹枝词二首》④,张耒的《倚声制曲三首》⑤,杨力里在丹阳集括舟人“讴吟啸谑'‘为《竹枝歌七首》⑥等皆是歌诗。当然,这时文人所作Z乐府歌诗未必皆能入乐。虽然总的说來,唐以后的乐府诗缺少创新意味,艺术成就也逊于唐人,但是 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北宋晚期诗人张耒的乐府诗值得一提,与其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较,张耒的诗歌最富于关怀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题材广泛。张鸣的《苏门四学士》一文指出:“张耒的诗格主要学白居易和张籍,在苏门四学上屮,他是写关怀民生疾苦诗最多的一个;其诗内容丰富,继承了唐代新乐府运动的精神。”⑦在苏门文人集团小,张耒的乐府诗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而而,广泛而深刻捉示当时的社会矛盾,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丿刃及积贫积弱的社会背景冇密切的联系。北宋楚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屮。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Z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后来,北宋经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时,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千疮百孔。神宗为使社会冇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杨生枝•乐府诗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533页.0[宋]苏轼著•傅成,穆俸标点•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诗集,卷一.®[宋]苏轼著•傅成,穆倦标点.苏轼全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诗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7册卷990,笫11394页.■I[宋]张耒.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张耒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三.I北京人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42册卷2302,第26447页.0张鸣•苏门四学士[J]•文史知识,1987,(9).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詹子庆,111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M](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祐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乂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梁师成、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宋王朝从建Z初就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对外不能抵御外辽和西夏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对内不能安抚百姓,统冶阶级内部亦是矛盾重重,挥霍无度的背后,紧接着就是加紧搜刮民旨民膏,且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真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张耒生于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卒于徽宗政和四年(1114),经历了仁、英、神、哲、徽宗五朝。弱冠第进士,坐党籍,屡遭贬谪,历任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地方小吏,故而有机会亲眼目睹了北宋社会生产力遭到的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老百姓纷纷起事反抗暴政。王夫Z在《宋论》说道: “仁宗有大德干天下,垂其今而民受其赐;抑有大弊政以病民者二百年,其余波之害,延于今而未已……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涉,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吏无适守,民无适从,天下之若惊若鹫,延颈举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数进而数返者,或毅或佞,固不可保矣。则政Z所由乱,民之所由伤,非但小人之亟代君子,君子之泽不及下逮。以君子亟代君子,其同也,则何取乎代之其异也,则亦旦之令不保于夕也……人知熙丰以后,议沦繁兴,毒瘤四海,激盗贼,召远敌,亦恶知滥觞之始,早在仁宗之世乎?"選;为张耒的乐府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料,他的乐府诗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提示了北宋晩期普通老百姓的悲惨生活根源,并对老百姓深表同情,其乐府诗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杜甫、白居易以来的新乐府精神是一脉相承的。①[淸]王夫Z著.舒士彦点校.宋论[M].北京冲华书局,1964,卷四Z“仁宗朝”.第二章张耒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思想张耒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关注民生疾苦,真实、自然、朴素,是苏门文人集团①中辞世最晚,并在两宋诗坛起着传承作用的一位重要作家。《宋史•张耒传》记载:“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Z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他在张耒当时所处的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背景下,张未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思想,为其创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乐府诗提供理论支撑。第一节张耒的人生经历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沢,祖籍谯郡,乂号谯郡先生。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张龙图。其身材魁梧,所以人又称其“肥仙"。其晚年居陈,緜地占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张耒生于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游学于陈,为学官苏辙所重,因得从苏轼门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历任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地方小吏。他的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这是北宋由盛转衰的时代,坐元祐党籍,数次遭贬谪,张耒在仕途上也屡遭挫折。据《北宋记事木末》记载,他在哲宗时,与司马光、苏辙等人均遭贬斥,徽宗时,蔡京擅权,他与司马光等120人被诬为奸党,立“党人碑^于端礼门示众,并“颁于郡县,令监司长吏厅皆刻石",政治上受到巨大打击。终因病逝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享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7页.®[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卷四四四•(注:后注释简称为《宋史》)®今江苏省.®今安徽省.今河南淮阳.年六^一岁。张耒在《上蔡侍郎书》中说:“家本淮南,仕者数世。”①张氏家族虽“仕者数世”,但官职卑微,仕履失载。在这样的家庭里,张未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他在《投知己书》写道:“某自卯角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②在这样的家境下,张耒只能发奋读书。张耒一生诗作③很多,与黄庭坚、秦观、晁补Z齐名,均以诗才为苏轼所称赏,后人并称Z为“苏门四学士”④。张耒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为了实现口己的精忠报国的伟大志向,并为此精炼武艺。张耒《少年行三首》其一写道:骈弓鹊角苍鹰羽,金错旗竿画貌虎。长驱直踏老上庭,手拔T将斩狂虏。归來解甲见天子,金印悬腰封万户。自为大汉上将军,离折群公佐明主。⑨张耒《再和马图》写道:我年十五游关沔,当时惟拣恶马骑。华州城•两铁驰马,勇士十人不可臥牵來当庭立不定,两足人立迎风嘶。我心壮此宇复畏,抚鞍跋错乘以驰。长衢大呼人四走,腰稳如植身如E。桥边争道挽不止,侧身逼坠壕中泥。悬空十丈才一掷,我手失辔犹攒蹄。回头一跃己在椁,但见满道人嗟咨。⑥ 《少年行三首》其一这首诗歌,道出了张耒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欲立功沙场的美好愿望,在重文抑武的宋代显得尤其可贵。《再和马图》这首诗,抒发了张耒15岁出外游历时,在年轻时代所具备的意气飞扬和英勇无畏。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20岁的张耒一举及第,次年成为神宗所谓的“今岁南省所取多知名举人,士皆趋义理之学,极为美事''⑦屮的一•员。“念昔登科各年少,君中第一名传呼。春风朝游踏广陌,夜雨纵饮倾金壶S⑧一帆风顺的仕途使得张耒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是,到了北宋中后期,由于豪强兼并土地,边①[宋]张耒.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张耒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五十五.(注:后注释简称为《张耒集》)②《张耒集》卷五十五.③张耒存世诗歌2100多首,见李逸安等点校的《张耒集》.④《宋史•文苑(六)》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⑤《张耒集》卷三.⑥《张耒集》卷十四.⑦味]李悉.续资治通鉴长编N].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二百四三之“熙宁六年三月庚戌条”.⑧《张耒集》卷十五Z《寄余五十五》.防松懈,中央政府机构臃肿无能,北宋政权遭受内忧外患的危机。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开始,张耒当了长达十多年的地方小官,为政特别辛劳,一家颠沛流离,一直过着十分不安定的生活我迂趋世拙,I•载困微官''①,“飘然羁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归。陆走水涉,辛劳险艰,寒冒暑,勤手足,所欲不过斗升Z粟,南昌常苦不足。……今也寄十口Z饥寒于一官Z禄。”②就是张耒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为官清廉,本想凭借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过过平淡的生活,但是厄运频频而至,他的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困窘,他的亲人相继离世,家境每况愈下。张耒四处漂泊的生活使其年少的意气飞扬渐趋内敛。《投知己书》里将张耒所经历的饥寒交迫、穷困潦倒、郁闷憔悴的的生活,形彖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的而前。文屮所记载的地方官吏的生活对于张耒的影响是最好的佐证,也是他丽半生的回顾和总结: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乂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悲忧惊悸,煎熬逼迫Z情,憔悴萎茶,郁塞愤懑Z气,充满羡溢,盈心满怀。而又饥寒怵I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來奔走率帘数千里。西走巴蜀,南尽吴会,陆困于周秦而水穷于江淮,江湖波涛他龙之惊荡,ffilll复岭猿猩猱籍Z出入,大夏炎爭,流金裂石,与夫雷电雨潦Z震恐,积阴大寒,烈风嵌雪,龟手刮肌之凄怆,皆已习见而安行。昼则接于起屈,夜则见于梦寐,计其安居饱煥,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乂观i世之悄,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冇其一。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儿于冇闻,而门单族薄,气焰寒冷,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诂问陵侮,得其漠然不问,弃直其谁何?则过而欣然,辄自庆喜,其穷愁闲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战!③ 张耒的作品是苏门四学士中现实主义精神最为突出的,即使是在同时期的众多作家中,也少有能与Z较量Z人,因此,奠定了他成为现实主义作家在北宋晚期诗坛上的重要地位。这源于张耒任地方官吏数十年,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农家百姓生活疾苦、稼穡艰辛等社会问题触动着诗人的内心,拷问着诗人的灵魂。“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④的苦力,“天寒守舵雨屮立,①《张耒集》卷八之《悼逝》.②《张耒集》卷五十五Z《上蔡侍郎书》.③《张耒集》卷五十五之.《投知己书》.④《张耒集》卷三之《劳歌》.风顺张帆夜深起''①的渔家妇女,“出仓掉臂呼同伴,旗亭酒美单衣换''②的运麦村民等各个不同阶层的劳动人民,在他的诗歌作品屮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他的作品既反映了民生疾苦,也写下了他们一时难得的快乐。如:《一亩》里的农户:一亩秋蔬半成实,灶突无烟己三日。良人仙车毙车下,老妇抱子啼空室。秋风九力天己寒,饥肠不饱衣苦单。我身为吏救无术,坐视啼泣空丸澜。㉖《秋风三首》其一里的樵夫: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曰樵苏下山去。山头九月雪一尺,III民燃薪当襦胯。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江南曲》里的渔夫:江蒲芽口江水绿,江头花开口幽淑。人家晨炊欲熟时,旋去网鱼惟所欲。往来送租只用船,未省泥沙曾污足。有钱买酒醉邻畔,终日数口常在目。不学长安贵公卿,每念离心寄朱毂。朝游岩廊暮海岛,谴人未归身自到。绍圣元年的哲宗新政,新党当权,是门党,尤其是苏轼及其门人一生的转折点。莫须有的弹劾使张耒成为新旧党争的殉葬品,贬至蛮荒的偏远之地,从此开始了居无定所的贬谪生活。国势渐衰,前途渺茫,疾病缠身,岁月蹉舵: 济时无远图,谋食阻高谢。茫茫两不可,默默私自咤。珥《秋怀十首》其七)起舞狂犹在,悲歌病不禁。高楼见千里,不醉莫登临。F《迟口》)①《张耒集》卷四Z《周氏行》.②《张耒集•佚文辑存》之《仓前村民输麦行并序》.③《张耒集》卷十三.④《张耒集》卷十三.⑤《张耒集》卷十.⑥《张耒集》卷十九.伏羁良马瘦,挂壁宝刀斜。寂寂山城夜,明灯照鬓华。(《断云》)张耒在艰难坎坷的人生仕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促使他从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到贬官后长期的苦闷及超脱,李春青先生在《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中认为:“(宋代士人)从传统儒家文化中继承了基本的人格精神,而且广采博取,于老庄释学中大量汲取精神营养,从而融进与退、仕与隐、以天下为己任与个体心灵自由和超越于一体,在仕途遭遇较大挫折时亦不轻言退隐,即使仕途极为顺遂通达,也不得意忘形,任意而为。’‘②苏东坡曾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③苏东坡也多次被贬谪于荒芜Z地,但是,他并没有被这样的挫折所打倒,他以平淡、乐观的态度去经历种种磨难。正因为有如苏东坡之流的良师益友的鼓励,张耒才能面对长期的贬谪与迫害,如此宽厚的心胸与坚定的人生信念,给予张耒以巨大的鼓舞,其诗歌创作随着内心世界的日趋完善而走向成熟,最终成就其不凡的人生。《宋史•张耒传》记载:“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Z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ri载酒殽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学者以为至言。”④第二节张耒的文学思想“文以明理,,与“自然于心,,是张耒文学思想所一直所追求的口标。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使四分五裂的的中国乂归于统一,并制定了一系列巩固中央政权的方针、政策。北宋沈括于仁宗庆丿刃年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书籍得以大量卬行, 著作便于流通、集中,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也提高了人们著书立说的兴趣。另外,北宋政权实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洽国方针,空前提高了士人的地位,①《张耒集》卷二十.②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83页.③[宋]苏轼.[淸]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东坡乐府[M]Z《临江仙•送钱穆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④《宋史》卷m.⑤休]李春.续资治通鉴长编NJ.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221“熙宁阿年三月戊了条”.加强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张耒所处的北宋中晚期止是理学①成熟的时期r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FI载酒殽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②湛芬先生在《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一张耒文学思想再探》一文中说:“张耒所言之,理‘,与前人之,道'相比,变化极人,除传统的儒教内容外,已融入佛、道关于口然观、宇宙观与心性论等多方面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以儒为木,三教合流的文学批评体系,在这一点上,与当时蓬勃兴起的理学不谋而合。’‘池游走于佛、道、儒三教小,并力求对三教进行圆融和会,从而解决心屮的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他恪守儒家思想的行为规范,他关注社会、民生,对百姓疾苦表现出极大的关怀,深刻揭示百姓的困苦生活,并给予深深的同情。他还追求佛道“视世之所乐,不动其心''④的超然境界,晁补之在《再次韵文潜病起》中称张耒:“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⑤张耒认为“文章之于人,右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口然而情性之道也。‘‘⑥他强调的是人们在写文章或诗歌时要心口如一,自然于心,不去为文而文,这是张耒诗文创作的文学主张。张耒认为“直者文简事核而理明,虽使妇女童子听之而谕;曲者枝词游说,文繁而事晦,读之三反而不见其情,此无待而然也。”還其实就是对杜甫、白居易以来诗歌理论的继承、发展,口居易在《新乐府序》里主张“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宜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欲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Z,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⑧张耒还在《答李推官书》中写道:“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夫文何谓而设也?知理者不能言,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岂独传哉?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而其言工者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①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颍、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汉典.词语解释[EB/OL].http://www.zdic.nct/cd/ci/llZZdicE7Zdic90Zdic86290339.htm,2006.)②《宋史》卷vm. ①湛芬.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一张耒文学思想再探[J].贵州大学学报,1999,(2).②《张耒集》卷二之《超然台赋》.③《全宋诗》卷1123,第12773页.④《张耒集》卷四I•八Z《贺方回乐府序》.⑤《张耒集》卷五十五Z《答汪信民书》.⑥[唐]白届易著.丁如明,聂世美等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卷三.期工而工,理拙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故学文Z端,急于明。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Z工,世未尝有是也。”张耒认为“言工”是为明理服务,“理”对“文”是有促进作用的。人若能文必“言工”,若能“言工呗广理明雹“文以明理喘张耒进行诗文创作的最重要原则,张耒认为不能为情造文,为文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咛旨的是贯穿于全文的中心思想。在真正的文学家身上,会看到他们对口然于心文风的倡导和对文学真实性的重视。就文与理的关系来说,张耒虽然强调“理,,在文章屮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认文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言益工而理益明J与理学家所鼓吹的“作文害道”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理学家把理视为一生的学问,把文却只当作宣传其哲学教义的工具,而张耒则将“理”当作是使文章内容充实、形式自然的前提条件,因而重理亦重文,这与唐宋古文运动②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当时的人们将张耒的“文以明理'‘作为至理名言,的确有道理可言,张耒的《读守道诗》对“理"作了充分的诠释:作为文章不徒发,讥切时事排公卿。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过于仁义菲固小,娇弊自合违屮行。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开篇偶诵子诗句,辞气磊落严以清。吟哦令我不能舍,想见眉宇寒峥陽③张耒认为写文章耍“讥切时事排公卿”,才能“辞气磊落严以清二真止优秀的作品,这是作者内在心灵真实而充分的体现,是荡涤功名、利禄等世俗因索干扰的作家魅力人格的折射。守道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其诗歌才取得了艺术上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因没有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羁绊和诱惑,诗文的艺术性、思想性都会相对较高,突显光芒。仕途Z人要在清静的环境Z屮,摒弃物欲的杂念而静心著书立说,才能“往往英奇秀发之气发为文字言语,超然自放于尘垢之外”④,创作出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的诗文。因此,张耒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身①《张耒集》卷五十五z《答李推官书》.②唐来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来时期以提侶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M](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303页.)③《张耒集》卷十四.④《张耒集》卷四十八Z《许大方诗集序》.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① 张耒是受到苏轼的影响较大的一位诗人,他曾说过“近世所当学者惟东坡"②,其文学主张及诗歌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张耒则是“四学土"中,比较全面地继承苏轼的文学创作理论的人,他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口己的诗文创作理论体系,真正做到了“文以明理张耒的诗歌自然于心是大家有口共睹的,其《书小山》一文中写道:“有情Z意有穷,无情之意无尽。王宫侯第,叠石为山亦多矣,经构裨补,尽人之巧,然揽之无可玩,去之无可思。其于粪壤一间山水之态,虽瑰奇伟丽,而纵横曲直未必尽当于人意,而见则爱之,去则思之,无情之意也。’‘③张耒在此文中显然是以水石喻诗歌,说明自然界的山水之态,与人工去刻意雕镂者不同,只冇自然美才真正具冇无穷的魅力。张耒好友晁补之《题文潜诗册后》称: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①好友将他的诗歌用春风吹、百花开,自然而然,没冇任何的侨揉造作,这一比喻具体、形象地道出了张耒诗歌门然于心的特点。杨万里在《读张文潜诗》里称赞张耒y晩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雕镌。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玄只听天。’‘②不“雕镌''正是指出了张耒诗歌自然于心的特点,“只听天"就是师法于自然。宋朝吕本中在《吕氏童蒙训》中说:“文潜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树外天,,’客灯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浅山寒带水,旱口白吹风’川坞半夜南,卧冷五更秋'Z类,迥出时流,虽是天姿,亦学可及。学者若能常玩味此等语,自然有变化处也。’'⑥方回说严文潜诗大抵不事雕琢,自然冇味。’‘⑦苏轼主张无意为文,反对矫揉造作;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称于简古,寄金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⑧捉倡行文要有所感而发于胸臆,其《南行前集叙》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⑨,讲求冲口而出,①《张耒集》卷四I•八z《许大方诗集序》.②《童蒙诗训》Z“仕学规范三十五”.(引自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屮华书局,1980.)③《张耒集》卷五十三.④《全宋诗》,第12862页.⑤《全宋诗》,第26625页.⑥I南宋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卷五十一.⑦[元]方回著.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觸汇评[M].±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二十九.⑧休]苏轼著.傅成,穆传标点.苏轼文集[MJ.」二海占籍出版社,2000,卷六十七Z《书黄子思诗集后》.⑨同上,卷十之《南行前集叙》•信手拈來,苏轼曾口评其文说:“吾文如万解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泪泊,虽一H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其所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己矣。‘'①“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非常重视并口极力强调行文的自然,这不仅与当时整个北宋大的文学坏境有关系,还离 不开恩师苏轼的谆谆教导。止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学背景下,张耒“文以明理"与“自然于心”文学思想得以形成,创作出很多题材广泛、内容真实的优秀诗文。①同上,卷六十六z《自评文》.第三章张耒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张耒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北宋文坛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以诗文闻名于世,他的诗多关注民生疾苦,散发爱国主义热情, “不事雕琢,口然有味''①。口北宋开国始,宋王朝就始终处于北方强敌②的威胁之下,如果讨论对外关系的软弱,可以说没有哪个朝代超过宋朝。宋代虽然经济相较于前代有较大发展,科学文化繁荣,但由于对内的兀官兀兵费用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内忧外患,使得有识Z士对国事忧心重重。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显现。从北宋开始,朝廷以大量财物取得与辽、西夏战争的妥I•办③,这种屈辱的处境成为爱国士大夫的心头重负,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主题。在张耒生活的北宋中后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长年饱受辽和西夏国北方少数民族侵害的时期,故而,在张耒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而乐府诗最能表达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民族前途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张耒写了不少的乐府诗,南宋周紫芝说:“本朝乐府,当以张文潜为第一。文潜乐府刻意文昌,往往过之。冷《宋史》称张耒“乐府效张籍"⑤。程千帆、吴新雷先生说张耒的诗“效法唐代新乐府的倡导者口居易和张籍”⑥刘乃昌先生说张耒“乐府诗颇有张籍、土建遗韵”⑦。钱钟书先生说张耒“受门居易和张籍的影响颇深”⑧。可见,张耒乐府诗继乐了杜甫、口居易以來的新乐府理论主张,并在他的手中得以发扬光大,他并不只会“效法"先人,他的乐府诗冇许多创新之处。张耒在继承人的基础上,①[元]方回著•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二十九.②辽国(907-1125)>西夏国(1038-1227).(詹子氏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M](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③宋真宗景徳元年(1(X)4)与辽国的“沮渊Z盟";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的宋夏利议.(詹子庆,111泽滨主编冲国古代史[M](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④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⑤[元]脱脱等撰.宋史[MJ.北京:中华书局,1977,卷四四四.⑥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182页.⑦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284页.⑧钱钟书.采诗选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第127页.又在乐府诗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等方面发展了乐府诗。周紫芝评其乐府诗为“木朝乐府第一''是不无道理的。由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张耒集》①屮口录为“古乐府歌词”有三卷85首,其所附《佚文辑存》又辑入《仓前村民输麦行》乐府诗1首,共计86首,木文所论张耒乐府诗即以此为限。张耒的乐府诗从题材、内容來看,内容题材更加丰富。一方面,他写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写乡里民俗民情和男女的相思爱恋情怀等;另一方面,他对乐府诗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大力拓展和丰富,比如咏画、摹写音乐之作等。程千帆先生在《俭腹抄》屮说道:“人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体验也必然在某个有限的即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至于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加以反映,或写景,或抒情,更不能脱离具体的人和物、时间和地点。诗人们在表现作品中的时间与地点时,也广泛地利用了对立统一这个法 则,显示了它们之间相对和交叉的一多关系,从而展现多采多姿的生活画面。乜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学"③,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如何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來,耍看作者对底层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有多了解,对社会存在的弊端是否洞察。张耒恰恰用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体味着世间百态、人情世故。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屮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力•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④第一节反映民瘓与爱情的乐府诗张耒是北宋时期较多关注民瘓的诗人,特别是他的乐府诗,继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以及汉斥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①[宋]张耒撰《张耒集》.②程千帆.俭腹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87页.③1928年6JJ12日高尔基被选为苏联“地方志学"的成员,他在苏联地方志学中央局的庆祝会上致答词时说:•'我还是想,我的主要工作,我毕生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艾莲.“文学是人学”的生态论文艺学阐释卩]・当代文坛,2007,(4)).④刘勰著.戚良德注说.文心雕龙[M].北京冲华书局.1957,第46页.神,与唐代杜甫、口居易以來所侣导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一脉相承,正是前人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张耒创作出的乐府诗以及自拟新题乐府诗,是反映社会现实,描写社会离乱、生活疾苦为内容的优秀诗篇。例如,张耒的《劳歌》是其乐府诗中反映农民疾苦的优秀代表作:搭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夭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③这首诗反映了“长街负重民^以力受金饱儿女''出卖苦力的苦辛。在“三月”、“无雨J“飞土"大暑天里,富人家的牛马都在躲在树荫下乘凉了,而“长街”的“负重民”们“筋骸长殼"、“半衲遮背”,还得在被烈日爆烤的“飞土长街”上拼命干活,养活儿女,诗人在诗歌的最后发出“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 马福'啲感叹。老天爷造人并不容易,可谁知道“长街负重民'啲“人''还不如富人家的牛马有福气!“筋骸长殼'皆广长街负重民,'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张耒深深地同情如“长街负重民”的劳苦者,“长街负重民,与富人家的牛马的对比突显了北宋社会不合理的贫富不均现象。张耒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与张耒任地方小官吏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这样,他才有机会接触下层劳动人民,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就比较了解,并对他们抱以深切同情。又如《饥乌词》:北风夜雨乌翅湿,低飞野畦啄遗粒。啄食不饱述畏人,呜呼隔陇自求群。我行陈宋经大泽,III荒生茅不种麦。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您这首乐府诗描写的是一只又冷又饿的乌鸦四处觅食的场景。“北风夜雨乌翅湿"、“低飞野畦啄遗粒”、“啄食不饱还畏人",在下着雨、寒风骤起的夜里,一只又①周祖誰编选.隋唐五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第127页.②[朗白屈易著.丁如明,聂壯美等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99,笫189贝.③《张耒集》卷三.④《张耒集》卷四.冷乂饿四处觅食的乌鸦生动形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行陈宋经大泽,B荒生茅不种麦"、“空肠待饱明年禾,科科尔饥独奈何”,诗人借饥乌的所见所闻,揭示老百姓正处于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对他们报以深沉的同情,以及诗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表现出來的无能为力与无可奈何。再如《旱谣》:七丿J不雨井水浑,孤城烈日风扬尘。楚天力里无纤云,旱气塞空日昼昏。土龙蜥蜴竟无神,111中水车声相闻。努力踏午莫厌勤,但忧水势伤禾根。道傍执送者何人,稻膛争水杀厥邻。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伸。①这首乐府诗向读者展现的是严重的旱灾带给老百姓的灾难,以及老百姓面对口然灾害所做的种种努力。“旱气塞空口昼昏J“田中水车声相闻J“努力踏车莫厌勤",尽管农人枚以继日地踏车抽水抗旱,但毕竟旱情严重,且抽出的水量有限,因此,最终为争水而引发了“稻膛争水杀厥邻”的邻里相残事件。诗人把解决旱情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仲”的老龙王身上。但是,诗人对老百姓遭遇的不幸表示出深切的担忧与同情。 如《诉魅》:帝治下土兮远于民,抚御万方兮周无垠。物类亿千兮莽樂棊,出入日月兮运星辰。广必冇容兮潜奸昏,不上诉兮帝曷闻。岁庚申兮斗建巳,句逾十兮南不施。秀者燥兮实者悴,麦莽莽兮不出块。II」谷既没兮待新以食,夺其所望兮民忧以惑。舍耒而兵兮夺攘剽贼,急不知虑兮求生顷刻。民幸帝兮诏云师,气朝升兮敛阳晖。孰鼓风兮震川岳,上者扬兮旁者剥。云虽仁兮不得施,野童童兮草木摧。熟扬尘兮蔽朝日,纷霏霏兮冒力物?昏迷蒙兮浩恍惚,了者督兮失南北。瘗根甚兮腐葩实,世惨错兮泽蓬霍霍然兮侵万室,飘雨尘兮以口以夕。民曰谁为兮尸是冇物,其名曰魅兮旱是司。恶润忌泽兮盗阳威,淫视槁木兮疾华滋,憎饱妒饮兮幸民饥。亢不伏兮风以助Z,惨怀柔茂兮尘埃是吹。來炎火兮烂炜煌,驭冋禄兮膠毕方。朱旗施兮绛帷裳,坦无畏兮乐洋洋。朋疫彷兮友疾殃,徒甚剧兮党甚强。慢帝威兮分害戕,窃祠祷兮傲驱攘。民赖帝仁兮以衣以食,上帝孔昭兮恕无祸贵。幸帝震怒兮降慰罪疾,无俾在壯兮幽沉深溺。雷伐鼓兮电扬旗,雨卷壑兮云张帷。泛游泽兮洪甘滋,①《张耒集》卷四.充槁瘠兮奋枯萎。禾黍茂兮蔬果肥,岁既登兮民饱嬉。康帝民兮恩其思,幽斯慰兮宥无期。《诉慰》这首乐府诗也是描写干旱给农民带來的艰辛。这首诗的序写道:“寿安夏旱,麦H死,民忧之,无所不祷,云既兴,则有大风击去之,间而雨尘,不辨人物,类有物为Z者。张了考于《诗》,以为旱Z神曰魅,意者魅为Z乎?作《诉魅词》。”从序言可以看出诗人担忧久旱而农民遭受损失,故写诉慰词,希望人与神相通,从而解除百姓痛苦。“岁庚申兮斗建巳,旬逾十兮雨不施。秀者燻兮实者悴,麦莽莽兮不出块。I口谷既没兮待新以食,夺其所望兮民忧以惑。舍耒而兵兮夺攘剽贼,急不知虑兮求生顷刻。”诗中所描写的旱情十分严重,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其至走上“攘夺剽窃”的不归路,而对干旱给农民带来的不幸,诗人的悲悯之情随处可见。张耒有的乐府诗并不全是描写老百姓的辛苦,也有表现百姓恬淡生活场景的诗篇。如《仓而村民输麦行》:场头南十场地白,老稚相呼打新麦。半归仓域半输官,免教县吏相催迫。羊头车子毛巾囊,浅泥易涉登前冈。仓头买券槐阴凉,清严官吏两平量。出仓掉臂呼同伴,旗亭酒美单衣换。半醉扶车归路凉,月出到家妻具饭。-•年从此皆闲口,风雨闭门公事毕。射狐置兔岁磋跄,百壶社酒相经过。② 这首诗描绘的是好年头里的农民“输麦叩勺劳动生活。这首诗的序说:“余过宋,见仓前村民输麦,止车槐荫下,其乐洋洋也。晚复过之,则扶车半醉,相招归矣。感Z,因作《仓前村民输麦行》,以补乐府Z遗。’'从序言可以看出,这首诗作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是对农民劳动生活的真实描写,全诗给读者呈现出动态感很强的画面:“老稚和呼打新麦”、“浅泥易涉登前冈"、“出仓掉臂呼同伴”、“旗亭酒美单衣换"、“半醉扶车归路凉雹诗人被此景所感动,于是有感而发,“一年从此皆闲日,风用闭门公事毕。射狐置兔岁磋跄,百壶社酒相经过。’‘给读者展现了输麦村民的生活境况,表达了官民和谐的愿望。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I本朝乐府,当以张文潜为第一。文潜乐府刻意文昌,往往过之。顷在南都,见《仓①《张耒集》卷五.②《张耒集》z《佚文辑存》.前村民输麦行》,尝见其亲稿,其后题云:’此篇效张文昌,而语并繁。’乃知其喜文昌如此可知张耒此诗题材、内容新颖。又如《牧牛儿》:牧牛儿,远陂牧。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涧边占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hi平。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特卧瞧饥不鸣。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岗头望。日斜风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珠巩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②这首乐府诗描写的是农家孩子在山坡上放牛时的情景。“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特卧瞧饥不鸣。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老翁念儿门携饷,出门先上岗头Mo-在美丽的犬自然中,诗人借牛犊一家的浓浓亲情,衬托牧童一家涌动着的农家的脉脉温情。“珠矶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描绘了牧童享受着平凡生活的快乐。爱情是永恒的话题,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经久不衰,而张耒爱情题材的乐府诗,往往又多与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如《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噩妾如霜。嫁后妍妹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鉴中色。不如江上两鹭鹭,飞去飞來一双白。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谩说鲤鱼能托信,只应明月见人愁。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哌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口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値。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河中逢淵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郎似飞鸿不可 聃,妾如斜日水东流。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力古情悠悠。情悠悠兮何处问,倒泻长淮洗难尽。只应化成淮上云,往來供作淮边恨。③①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305页.②《张耒集》卷三.③《张耒集》卷四.《周氏行》是张耒言情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自拟新题的优秀叙事乐府诗。这首诗叙述的是主人公周氏的人生经历中,一段犹如淮上云般飘浮而过,但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故事描写得非常深刻和感人,二十岁主人公周氏美丽、多情,但自尊、自重,对美好爱情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嫁后妍娠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天寒守舵南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鉴中色。不如江上两鹭鸯,飞去飞來一双白。’‘读者会不由口主地被美丽周氏遭遇的飘零身世深表同情;“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为周氏的洁身自好、坚贞不屈而肃然起敬;“口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被周氏与情郎情投意合的真挚情感所感染,并为之深深地感动芍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占万占情悠悠”、“只应化成淮上云,往来供作淮边恨。’‘为两情相悦的周氏与情郎不能长相厮守的现实而表示深深的同情,为她不幸的际遇泛出无以名状的感伤。又如《寄衣曲》: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止念征人苦。空窗口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练成欲裁新丝香,抱持含愁叔姑堂。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①《寄衣曲》描写的是秋天妻了思念远在边陲驻守的亲人的乐府诗。“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正念征人苦。’'秋天來临,寒天将至,留守在家的妻子思念远行的征人,担心他冬天快要到来,得赶紧为他缝制冬衣。但是,妻子看着织布机丝丝相互缠绕的情景,禁不住触景生情,“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二“练成欲裁新丝香''中的“丝"字是双关语,形象展现妻子对远行丈夫的相思之情,尤其是“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一句,此消瘦枯槁的生动形象,把主人公肝肠寸断的两地和思的苦与悲淋漓尽致地抒发出來。再如《倚声制曲三首》:春丝惹恨鬓云垂,媚态愁容半在眉。早是思深难语列,可堪肌搜不胜衣。眼前有恨景尤速,门外 无情车载脂。自笑不如天上月,尊前犹有见郎时。②①《张耒集》卷三.②《张耒集》卷三.不恨因缘不恨天,强持牙板向樽询。阳关一||||动山月,别泪千行盈酒船。薄命有情今己矣,傍人无意亦凄然。愿君学取梁间燕,秋去春来到妾边。①山未高兮水不深,此惜此意薄千金。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玉◊界时空见迹,尘犀千里亦通心。桃源路绝无人到,应许刘郎再访寻。㉛《倚声制曲三首》也是从思妇角度入笔,展现闺中女子对远行情郎的无尽相思之情,抒发了思妇和思Z情的无比忧伤和惆怅,但也突出了她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三首诗都着重描写闺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早是思深难语列,可堪肌瘦不胜衣。"、“阳关一曲动山月,别泪千行盈酒船”、“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J思妇只能独守空房。她们在独守空房的漫长岁月里,常常睹物思人,“自笑不如天上刀,尊前犹有见郎时J“愿君学取梁间燕,秋去春来到妾边”、“玉◊异时空见迹,尘犀千里亦通心J明月、梁间燕让思妇羡慕不已,然而也为此失落。从以上几首爱情乐府诗来看,张耒多是描写人世间相爱男女的离情别怨。尽管人世间相爱的男女冇太多的别离,尽管人生岁月中冇情人大都聚少离多,但诗人张耒却坚信两情相悦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最为可贵的是两个人真心相爱。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女主人公的同情,也赞扬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说这些女主人公都是我国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不能不说是她们的悲哀。第二节咏物、抒怀的乐府诗张耒除了创作反映民瘓和爱情题材的乐府诗以外,他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咏物与咏怀的乐府诗,吟咏天马、笼鹰、饥乌、寒鸦、飞萤、拳毛驹、琉璃瓶、千岁龟、菊、大雪等物,吟咏《行路难》、《年年歌》、《梁父吟》、《醉屮杂言》、《友山》、《登高》等,以抒发诗人庞杂的思想情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乐府诗的题①《张耒集》卷三.②《张耒集》卷三. 材和内容。如《大雪歌》:老农占田得吉卜,一夜北风雪漫屋,屋压欲折君勿悲,陇斗新麦一尺泥。泥深麦牢风莫吹,明年作饼人如箕。野人食饱官事少,莫畏瑟缩寒侵肌。高堂晨兴何所为,门无马迹人更稀。朱楼玉阁互飞动,坐见贫屋生光辉。无功及物惭受禄,丰穰幸赖天与Z。弃粮遗粒待鸡犬,吾羹何得常烹藜。①这首咏物乐府诗描写大雪压屋,摇摇欲折,农民只能靠想象來年收成聊以自慰。“一夜北风雪漫屋,屋压欲折君勿悲,陇斗新麦一尺泥。泥深麦牢风莫吹,明年作饼大如箕。野人食饱官事少,莫畏瑟缩寒侵肌二此诗紧紧围绕“瑞雪兆丰年”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给农民带來的欣喜,生动形象地刻划了农民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对来年丰收的美好企盼。“无功及物惭受禄,丰穰幸赖天与之。弃粮遗粒待鸡犬,吾羹何得常烹藜'',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农民在表而快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危机而表现岀来的担忧。又如《笼鹰词》:八月获黍霜野空,苍鹰羽齐初出笼。剑翎钩爪IT如电,利吻新淬龙泉锋。少年臂尔平郊去,草动人呼跃寒兔。竦身下击露雳忙,毛逐奔风血満距。尔能搏兔不能食,未饱中肠行复击。主人厌兔尔尚饥,一生不快为人役。篙间黄雀鸣啾啾,饥啄野粟心无求。赋形虽小技能薄,不受羁縻得自由。②这首乐府诗描写了“苍鹰羽齐初击笼J“剑翎钩爪口如电,利吻新淬龙泉锋,'的雄姿,诗人感叹雄鹰“尔能搏兔不能食,未饱中肠行复击。主人厌兔尔尚饥,一生不快为人役"的奴役生活,它述不如“篙间黄雀以饥啄野粟心无求”,虽然没有搏兔的木领,但一生过着“不受羁縻得自rtr的快乐生活。诗人在诗中尽情展示雄鹰的木领和辛劳,却换來的是不公平的待遇,诗人为雄鹰的不幸遭遇深感不平,以此也抒发诗人口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口由口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如《寒鸦词》:①《张耒集》卷三.②《张耒集》卷四.寒鸦来时九川天,黃梁萧萧人刈山。啼声清哀晚纷泊,迭和群音和且乐。朋飞聚噪动百千,颈腹 如霜双翅玄。风高日落田中至,部队崩腾钮鼓沸。高林古道榆柳郊,落叶晴霜荆棘地。志士朝闻感岁华,III家候尔知寒事。城头雪消牛挽犁,荡漾春风吹尔归。投寒避暧竟何事,长伴燕鸿南北飞。我滞穷城未知返,为尔年年悲岁晩。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悍。①这首乐府诗描写的是寒鸦“投寒避暖竟何事,长伴燕鸿南北飞。’‘的自然生活习性。但是张耒在写寒鸦自然生活习性的同时,其实是想表达自己“滞穷城未知返",并不是口己的本意,“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岸J诗人表示要与寒鸦相会于长淮岸边,实现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生活。如《天马歌》:风霆冥冥ri月蔽,帝遣真龙下人讥。降精神马育天驹,足蹑奔风动千里。萧条寄产大宛城,我非尔乘徒尔生。小羌杂虏漫羁缎,枷上秋风时一鸣。万里名闻汉天子,内府铸金求馭駅。将军受诏玉关开,灵旗西指宛王死。天马出城犬驷惊,寒沙飒飒边风生。执驱校尉再拜驭,护羌使者清途迎。麒麟殿下瞻天表,天质龙姿自相照。翠蕤黄屋两迦迤,玉機金鞍相炫燿。东游封祀被和鸾,甲子北來巡朔边"展才口觉逢时乐,致远不知行路难.物生从类如有神,地无远近终相亲。君不见莘野碼溪耕钓叟,一朝吐气佐明君。②这首乐府诗描绘了天马的飒爽英姿和远大志向,“降精神马育天驹,足蹑奔风动T里''、“天马出城天驷惊,寒沙飒飒边风生。执驱校尉再拜驭,护芜使者清途迎。麒麟殿下瞻天表,天质龙姿H相照。翠蕤黄屋两適迤,玉橙金鞍相炫耀。东游封祀被和鸾,甲子北来巡朔边。展才自觉逢时乐,致远不知行路难。皿君不见莘野碣溪耕钓叟,一朝吐气佐明君。’'诗人在诗中托物言志,抒发口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渴槊口己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尽忠的心愿,以及对将来抱有坚定的信心。又如《飞萤词》:碧梧含风夏夜清,林塘五月初飞萤。翠屏玉簟起凉思,一点秋心从此生。方池水深溪雨积,I:下①《张耒集》卷四.②《张耒集》卷四. 辉辉乱凝碧。幸因帘卷到华堂,不畏人惊照瑶席。汉宫千门连丿j户,夜夜荧煌暗屮度。光流A液池上波,影落金盘丿J中露"银阙苍苍玉漏迟,年年为尔足愁思。长门怨妾不成寐,团扇美人还赋诗。避暑风廊人语笑,栏下扑来罗扇小。已投幽室自分明,更伴残星碧天晓。君不见连昌宫殿洛阳西,破瓦颓垣今古悲。荒榛腐草无人迹,只有秋來熠輝飞。张耒的这首咏物乐府诗,诗人在诗中穿插典故,借一只小小萤火虫的所见所闻,去描绘深宫的怨恨情愁,借以抒发张耒自己远大抱负未能实现的忧伤,以及对无情易逝的蹉匹岁月、虚无缥缈的荣华富贵的叹息。“碧梧含风夏夜清,林塘五刀初飞萤。翠屏玉簟起凉思,一点秋心从此生J“长门怨妾不成寐,I才I扇美人还赋诗”,诗人将“飞萤”、“长门怨妾”、“团扇美人”冇机的结合在一起,借飞萤的眼睛将深宫美人的凄惨生活景象呈现给读者,“君不见连昌宫殿洛阳西,破瓦颓垣今古悲。荒榛腐草无人迹,只有秋来熠耀飞",诗人以此发出深深的感叹,感叹深宫美人悲惨遭遇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口己一生不被重用的真实写照。再如《种菊》:何馨香Z芬敷兮,昌绿叶而紫茎。是其名为菊兮,爰植了Z屮庭。性清平而不躁兮,味it爽而充烹。当秋露之惨凄兮,舒煌煌之华英。色正而丽兮,气芬以清。纯静秀洁兮,族茂群荣。采食以时兮,天和以宁。颖轻窍达兮,幢子淸明。散败流浊兮,风宣滞行。仙圣所饵兮,屏除臭腥。久嗜不废兮,膏粱鼎食兮,方丈纵横。炙熊Z踹兮,龙醯羊龍。彼得有命兮,吾奚尔荣?惟兹住菊兮,野实以生。采撷|吐食兮,荐俎盈登。求之孔易兮,世焉莫争。我有久疾兮,舉塞烦昏。支节坚痹兮,气阀丁•元。惫不能支兮,外壅中乾。疥癣得志兮,晓蛔伏蟠。餐华秋冬兮,食叶春夏。集新易故兮,尔功是假。宁康我躯兮,骨节将延尔龄。嗟予生兮,蹇薄烦冥。忧饥畏寒兮,微禄以生。终打归兮,山林是营。坚良。产和剔戾兮,其乐洋洋。反华于玄兮,易搂以强。忘生绝俗兮,深潜远藏。務駕云雾兮,呼吸太阳。招友彭咸兮,御风以翔。吁嗟此菊兮,吾于尔塑。此诗有序:“张子病,口眩而视昏,医有劝食菊者,春夏食叶,秋冬食花。张子以为菊华于草木变衰之际,而又足以御疾,类有徳君子。I大I求而植诸庭焉。‘'从张耒这首乐府诗的序来看,他身患疾病,医嘱食菊对其病有防治作用而种菊。诗①《张耒集》卷五.人在诗中赞美了“我花开后百花杀”①傲霜怒放的菊花,不仅“当秋露Z惨凄兮,舒煌煌之华英。色正而丽兮,气芬以清。纯静秀洁兮,族茂群荣",而且物尽其用,“采食以时兮,天和以宁。颖轻窍达兮,瞳子清明。散败流浊兮,风宣滞行。仙圣所饵兮,屏除臭腥。久嗜不废兮,将延尔龄。,‘ 如《琉璃瓶歌赠晁二》:大维苍茫地轴倾,下有积水潜鲍鲸。鳌身翻澜山为崩,金乌下啄狞龙腾。狂须奇谶万族明,巨神口月双手擎。夸娥愁思乌戢翎,老鱼战死风雨腥。长彗下扫千里惊,浅洲一席块为城。蛮儿夷女弁井缨。人舶映天日百程,怒帆吼风战飞鹏。舟中z人怪眉睛,兽肌乌舌髻翅撑。万金明珠络如绳,白衣夜明非编绡。以有易无而货倾,室中开橐光出楹。非石非玉色组青,昆吾宝铁雕春冰。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深是为瓶。补陀真人一株衣,攀膝燕坐花雨飞。兜罗宝手亲挚携,杨枝収露救渴饥。海师跪请赖有脈,帝禺宝币无光辉。流传人间入吾手,包以百袭吴绵厚。择人而归今子授。烂然光辉子文章,清明无垢君肺肠。比君之徳君勿忘,与君同升白玉堂。②这首乐府诗描写的是珍贵的琉璃瓶。诗人在描写琉璃瓶时用神话故事、客商交易时的高价等,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引出它的珍贵,“比君之德君勿忘,与君同升白玉堂「以琉璃瓶“比德”晁二并郑重相赠。张耒咏物乐府诗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而而,但是,无论描写什么题材,他的诗歌作品大多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以物寄情,托物言志,这是诗人真实内心的自然流露。又如《年年歌》:年年四风白露天,烂醉村酿秋池原。今年杜门不复出,为爱我庭风日宽。东西相望两丛竹,止色森森立青玉。朝烟葛雨恣陵夺,翠凤文章终郁郁。苦榴新栽果不实,下冇萧条冒霜菊。人情虽欲荐我酒,物意岂愿嬴君菊。东栏黄葵色贵丽,气压满栏香扑簌。月桂凄凉何足数,蛛网挂虫窖如束。安能卒岁不改芳,正口荣枯随众木。陶陶吾意方有在,琐琐眼前安足录。朝来默坐有佳思,病去身轻如脱梏。从来北客忘江南,何用登楼伤远目。③①黄巢《不第后赋菊》.(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733.)②《张耒集》卷三.③《张耒集》卷四.《年年歌》是一首抒怀乐府诗,“今年杜门不复出,为爱我庭风H宽”、“从来北客忘江南,何用登楼伤远目",抒发了诗人坚守竹、菊之劲节的志向,对刻意追求功名利禄的不耻,以及自己对闲适生活的享受。 再如《梁父吟》:豪俊昔未遇,白日无光辉。隆中卧龙客,长啸视群儿。九州英雄争著鞭,黄星午夜照中原。君看慷慨冇心者,乃是山东高帝孙。老瞒抱壁控马走,紫髯江左空回首。世上男儿能儿人?眼看袁吕真何有。永安受诏堪垂涕,手挈庸儿是天意。渭上空张复汉旗,蜀民已哭归师至。堂堂八阵竟何为?长安不见汉官仪。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梁父吟》,君听取,击节高歌为君舞。躬耕贫贱志功名,功名入手亡中路。逢时儿女各称雄,运去英雄非历数。《梁父吟》,悲复悲。古今人爭半如此,所以达士观如遗。庞公可是无心者,何事鹿门招不归?"这首乐府诗赞叹了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三国英雄建立的赫赫功业,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同时,诗人也叹感叹世事难料,功业也难以长存,到头來也就是“功名人手亡中路J因此,张耒强调人们不要刻意去追求功名利禄,赞美那些鄙视功名利禄的达士,因为“逢时儿女各称雄,运去英雄非历数J如《行路难》:人生动与衣食关,百年役役谁为闲。四时睡足鞍马上,去岁钱塘今长安。车愁羊肠夜险折,船畏人鮮晨惊湍。九州一身恨自惜,使我颜色常鲜欢。天地一气成丿j象,融即是江结是山。再愿洪堺泻融结,万世更无行路难。②诗人在诗屮感叹“人生动与衣食关,冇年役役谁为闲",而赞美“融即是江结是山"、“再愿洪堺泻融结,万世更无行路难''的超然生活。乂如《醉中杂言》:老人攀花复藉草,春力著人如醉倒。耒容作计试留春,东风已与人俱老。东君惜春不惜花,千红①《张耒集》卷四.②《张耒集》卷三.丿j紫委泥沙。已教白日张锦绣,更欲平地兴云丧。我欲呼客无酒肉,摘花插头悲发禿。安得酿酒丿j瓮屠千羊,花间醉饱踏春阳。①在这首乐府诗里,诗人借“惜春惜花"之意,感叹光阴易逝,“摘花插头悲发秃S 从张耒抒怀的乐府诗來看,大多是即事抒怀,抒发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人生体验的真实感受。湛芬先生说:“在这一点上,诗人几乎把诗篇视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种交流,在随意抒写屮把自己内心一瞬间的真实感受展现于字里行间,以此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②另外,张耒述对网、音乐、民风民俗等题材内容来创作乐府诗。如《孙彦古画风雨山水歌》、《拳毛驹歌》是张耒咏画的乐府诗,《啄木词》是其描写乐曲的乐府诗,《齐安行》是反映民风民俗的乐府诗。如《孙彦古州风雨山水歌》:山深岩高石壁青,白日忽变天晦冥。黑风驱云走不停,惊电疾雨來如倾。山前雨点大如手,山下水涌危槎横。崩崖古树老有灵,吼怒直与风云争。枝披叶偃逗不怯,丿j窍却欲藏雷邂。鞭骈疾驳者谁子?石路险涩驴凌兢。目迷心慑愈不及,来憩树下如寒蝇"苍茫直与鬼神接,恍惚不保龙蛇惊。平居此乐忽入眼,孙家古图才可辨。奈何一幅i尺余,欲夺天地之奇变。我心爱之良有以,昔苦山行亲遇此。一生两足不下堂,输尔朱家贵公子。③这首咏画乐府诗对美术作品画意、画境的描写具休而真实。又如《啄木词》:红锦长绦当背垂,紫檀槽稳横朱丝。美人亭亭面如雪,纤手当弦金杆拨。弹成丁丁啄木声,春林蔽日春昼晴。徘徊深枝穿翠叶,玉喙劳时还暂歇。深园断岭人不知,中有槎材风南枝。滋多虫老饱可乐,山静花深终日啄。雄雌和求飞且鸣,高枝伽嘴枝有声。无功忍使饥肠饱,有意却教枯树青。疾弹如歌细如语,III儆终时情更驻。一声穿树忽惊匕叶动枝摇不知处。④①《张耒集》卷四.②湛芬.张耒学术文化思想与创作[M].成都:巴蜀书社,2004,第93页.③《张耒集》卷三.④《张耒集》卷四.此乐府诗描写的是“丁丁啄木”曲的音乐意境,题材、内容新颖,别具风格。再如《齐安行》:黄州楚国分三户,葛磴为城当楼橹。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川无一步。土冈瘦竹青复黄,弓冰种稻官街旁。客檣朝集暮四散,夷言卿晰來湖湘。使君丽谯涂垩赭,门狭不能行两马。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谷谷黄鸦鸣。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八九病。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① 诗人用非常平易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地处偏远的黄州的民风民俗。《王直方诗话》记载:“张文潜尝作《齐安行》,词甚不美,末云:’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九人病。百年坐死回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而潘邠老,也,为作解嘲云:’为邦虽陋勿雌黄,我曾侍立苏公旁。见公颜色不憔悴,不似贾谊来江湘。它州虽粗胜吾州,无此两公相继游。小②难怪黄人潘邠老作诗以解嘲。如《七夕歌》:人间一叶梧桐飘,廉收行秋冋斗杓。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云作桥。河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纤成云雾紫星衣,辛苦无欢容不理。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与牵牛夫。口从嫁得废织纟壬,绿鬓云鬟朝暮梳。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理來时路。但令一岁一相见,七月七ri桥边渡。别长会少知奈何,却悔从來欢爱多。匆匆万事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河边灵官催晓发,令严不管轻离别。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我言织女君莫叹,天地无穷会相见。犹胜姐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③这是一首反映民俗的乐府诗,诗人借描写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来反映中国传统的民俗。①《张耒集》卷四.②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68页.③《张耒集》卷三. 第四章张耒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张耒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较而言,其创作的乐府诗数量颇多(86首),因此,周紫芝称张耒乐府诗为“本朝乐府第一"①是有一定道理的。韩文奇对其斥府诗的特色也有所概括:“题材、内容的全新拓展,大量口拟新题,形式灵活多样,风格多姿多彩,创作了优秀的叙事乐府诗。"②张耒的乐府诗独具特色,概括有以下儿点:一、拓展了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张耒在进行乐府诗歌创作时,创作了较多题材广泛、内容充实的咏物、抒怀的乐府诗,另外,还创作了有关民风民俗、美术作品和咅乐等方面的乐府诗,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乐府诗题材内容的范围。二、多为五、七言,句式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新、口然、朴实,如《齐安行》、《牧牛儿》、《一百五歌》、《仓前村民输麦行》、《江南曲》等;有的议论、有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及散文化特征,如《行路难》、《梁父吟》、《寒鸦词》、《寒食歌》、《飞萤词》、《饥乌词》、《笼鹰词》、《天马歌》、《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琉璃瓶歌赠晁二》等。如:四言张子官于福昌,块然独届,无与为友。宾客不至,遗朋失旧。经时闭门,终日钳口。出无与游,居无与就。谁同我食?谁酌我酒?归守妻孥,出对厮走。驾言出游,田童野叟。气否莫交,情包不剖。塞聪蔽明,盘足袖手。披书阅简,眩目疲肘。厌然成痼,不可针灸。......山有佳泉,多灌尔囿。历石①《张耒集》卷五.②韩文奇.张耒及贯诗歌创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大,2006.悬空,泠泠清漱。如闻妙音,濯烦浴垢。不犹愈乎卑议庸读、过耳增懑、入心善烦者乎?山有修竹, 汝园是植。静丽明鲜,端虚正直。如彼正人,扬言发色。微风散碧,宵月镂白。不犹愈乎市儿尘颜,敬眉鼓吻,佞笑浮言,工为媚悦,善佞曲挙者乎?山有乔木,耸立而峙。无媚姿,若对正士,障雨蔽喝,千人所花。微飙披拂,吹奏竿籁。不犹愈乎蠕蠕鼠辈,女黠儿娇,奴趋妾拜者乎?山有好岛,清喉丽羽,引啸长鸣,群呼迭语。夜管风弦,哀簧怨柱。不犹愈乎巷歌里舞、促缩跳梁、颠妖淫污、父子不施、弃礼忘数者乎?£《友山》)如:五言口首南朝女,愁听界域歌。收兵颉利国,饮马胡卢河。就布腥膻久,穹庐岁月多。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区(《怨曲二首》其一)祖席驻征挠,开帆复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船去鸥飞阁,人归鹿上桥。别离惆怅泪,江鹭宿红蕉。@(《怨曲二首》其二)园屮杨柳树,飞舞似含羞。如何风腳处,尽放眼屮愁?®(《古意三首》其一)如:七言七月不雨井水浑,孤城烈H风扬尘。楚天万里无纤云,旱气塞空日昼昏。土龙蜥蜴竟无神,田小水车声相闻。努力踏车莫厌勤,但忧水势伤禾根。道傍执送者何人,稻膛争水杀厥邻。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伸。'I《旱谣》)窩窩花飞惊愁颜,珠帘昼锁春风闲。少年金鞍照秦地,玉卮双覆应埃间。花间蝴蝶双飞舞,感触深心心更苦。昨夜阴云数尺许,连宵变作西撕雨。f《独处愁》)①《张耒集》卷五②《张来集》卷三③《张来集》卷三④《张耒集》卷三⑤《张耒集》卷四⑥《张耒集》卷三寒鸦來时九月天,黄梁萧萧人刈III。啼声清哀晩纷泊,迭和群音和H-乐。朋飞聚噪动而千,颈腹如霜双翅玄。风高日落田中至,部队崩腾钮鼓沸。高林古道榆柳郊,落叶晴霜荆棘地。志士朝闻感岁华,田家候尔知寒事。垄头雪消4:挽犁,荡漾春风吹尔归。投寒避暧竟何事,长伴熬鸿南北飞。我滞穷城未知返,为尔年年悲岁晚。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岸。Y《寒鸦词》) 如:杂言灵龟千年口不食,以背负床饮其息。吾家两龟岂徒不食亦不息,寿与万古无终极。济南晁君博物天地通,夜窥牛斗颇似晋司空。指我两龟有名字,大龟为九江,小龟号千岁。老龙洞庭怒,荡覆尧九州。(原注:谓半山老人。)禹咄嗟,水平流。(原注:谓迂叟。)九江无波拍天浮,中有大灵背如丘。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我谓晁君,二物有似我与子,国有守龟吾子是。灿然天下之宝器,黄金之滕紫玉匮。天王端冕史再拜,-•逆二从定大李。我身百无用,颇似千岁潜深渊。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福贵,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寄声问晁君,然不然?(《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如:骚体怀不展兮屈无聊,默评语兮浩长谣。写我心兮登彼爲,陟力仞兮扪九霄。命淸风兮披浮云,瞰四荒兮视夭垠。大海荡涵兮潜龙鲍,吐吞口月兮制明昏。酝酿元气兮函星辰,羽载四海兮芥浮坤。四岳列峙兮嵩屮蹲,牵连脉络兮子复孙。草蔓木布兮升降如朋,障南蔽北兮东散西分。如掌列块兮盘罗豆磚,黄流屮贯兮发源昆仑。东弩大海兮萦如缭绅,南方炎炎兮火Z所宅。朱鸟屹峙兮丹膺绛翩,券飞以翔兮辉煌烂赫。从拥力羽兮纷罗羽翼,煌煌尊严兮有斗在北。升降玉都兮运量帝侧,呼吸阴阳兮秉持祸福。真仙逍遥兮澹不可挹,西冇王母兮戴胜穴居,寿历万古兮忘终泯初。超辽恍惚兮独与道俱,軫友日月兮群灵走趋。既又左而东顾兮观人明Z始生,震沸九渊兮丽夭升粘:。披攘群阴兮璽幽昭明,冇神司驭兮朱裳绛缨。呼造物以致问兮吾将考乎太初,彼夭地其孰始兮日与月其代除。……t《登高》)三、创作出优秀的叙事乐府诗。《周氏行》是张耒创作的优秀叙事乐府诗。①《张耒集》卷四.②《张耒集》卷三.③《张耒集》卷五.在诗中,诗人叙写了一位多情女子的爱情故事。此诗主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把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來,使这位渴望生活与爱情幸福美满的多情女子形象脱颖而出,显得生动感人。全诗以叙述为主,叙事脉络清晰、自然流畅、情致悠远,是张耒在叙事乐府诗的创作中的突出贡献。四、创作了大量自拟新题的乐府诗。在张耒的86首乐府诗中,除了《襄阳曲》《«T.南曲》、劳歌》、少年行》、独处愁》、远別离》、行路难》、《白纹词》、《梁父吟》、《度关山》、《天马歌》等沿用前人的题目外,近七成为口拟新题的乐府诗,如《代嘲》、《刘壮舆是是堂歌》、《琉璃瓶歌赠晁二》、《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孙做古画风雨山水歌》、岁暮歌》、光山谣》、用刘梦得三题》、《年年歌》、《围棋歌戏江瞻道兼呈蔡秘校》、《周氏行》、《啄木词》、《拳毛驹歌》、《飞萤词》、《齐安行》、《一百五歌》、《秋风谣》、《东皋行》、《饥乌词》、《旱谣》、 《贻潘那老》、醉中朵言》《、《惠别淤《诉魅》、叙1対》、友山》、种菊》、逐蛇》、《哭下荡》、《仓前村民输麦行》等。由以上观之,张耒是一位善于傅采众长而乂敢于创新的优秀诗人,在口己的诗歌园地里辛勤耕耘,为后世留下众多宝贵的诗篇。张耒的乐府诗歌创作随处可见“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散文式结构及散文的铺叙笔法等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并且,张耒还继承前人议论手法的运用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叙议结合、长短兼用、富于形象的特点,构成了张耒乐府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乐府诗最能体现诗人所要反映的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张耒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的北宋晚期,并且,张耒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人生经历极为丰富复朵,自弱冠及第步入仕途以来,广泛接触社会生活,遭受贬谪之后就过着穷困的生活。I大I此,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治国安邦之道、达官贵人的奢靡生活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种种矛盾冲突等,下至黎民百姓所遭受的不幸,社会的黑暗,官府的压榨,百姓的愤懑,以及诗人长期曲折而坎坷生活中的种种切身感受,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社会与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切身感受,转化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去,就形①[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云:“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非古人Z诗也。盖于一唱三叹Z音冇所歉焉。"(郭绍處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尺文学出版社,1983,第24页.)成其诗歌题材内容的多样性与广博性。纵观张耒86首乐府诗,既自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多方面反映,也有口己人生坎坷经历的淋漓尽致的展现,从多方位表达了张耒对社会现实、国家政治经济、人生的深刻体验、感悟、认知,广泛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关注社会现实,揭露北宋社会矛盾和政治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其乐府诗歌体现出深广的社会内涵与人文关怀,力求达到闻者足戒的目的。因此,在北宋晚期诗坛深受黄庭坚“江西诗派"①的影响,轻视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提倡所谓“夺胎换骨"、錶点铁成罷'的诗风盛行下,张耒能以同情的笔触来反映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确实值得赞扬。故,才冇周紫芝评张耒乐府诗为“本朝乐府第一”④一说。《宋诗抄》云:“居陈时,二苏及黄、晁诸人相继賜殁,惟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事之。其名益甚。’‘因此,从张耒以后的很多诗人的创作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张耒对他们的巨大影响。张鸣先生在《宋诗选》是这样评价张耒的:“他在宋诗史上还冇一个独特的意义,在苏门四学士屮,他最晚去世,」匕宋末的一些诗人就直接向他学习诗文。如汪藻所说:’两苏公诸学士相继以段,公均然独存,故诗文传于世者尤多。‘(《柯山张文潜集书后》)比如提倡,活法’作诗的吕本中就曾向他请教过作诗。到了南宋,以,活法'作诗的杨力里也对张末非常推崇:’晚爱肥仙(张耒)诗自然,何曾绣绘更雕镌,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读张文潜诗》)直到宋末元初的方冋还说:’张文潜诗,予所师也。’(《藏奎律髓》卷十六)可见其诗的影响比较深远。”杨万璧对于他自己的诗歌创作生涯,曾经有过一段言简意赅而乂精准的描述:“予之诗,始学江四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晩乃学绝句于唐人,学Z愈力,作Z 愈寡。’‘畅万里学诗开始以模仿为主,走江西诗派的道路,后来乂不断转学他人,可是,创作时的才思依然是捉襟见肘,获益甚少。但是,杨万①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这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宗派图序》说:“歌诗至於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曰江西詩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袁行霜主编冲国文学史[M](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79页)②[宋]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记黄庭坚语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Z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乙谓Z夺胎法。”(袁行希主编.中国文学史[M](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85页)③《山谷集》卷一九之《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來处。盖后人读书少,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力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粒,点铁成金也。”([宋潢庭坚著.山谷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④《张耒集》卷五.⑤(清)吴之振等选,(清)管庭芬,蒋光煦补.宋诗抄[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⑥张鸣•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298页.⑦杨万里著.于北山选注.杨万里诗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第71页.里在阅读了张耒的作品后,理解了张耒对于自然于心的推崇,于是幡然醒悟,终于明口师承口然之道才能走上正确的创作道路。对于张耒“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的文学主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杨万里等后辈正是在张耒等追求自然于心的前辈诗人的影响下,才能斩断藩篱,以口然的心态、真实的生活感受,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并走出一条崭新的诗歌创作Z路。因此,清代著名诗论家潘德舆先生评价张耒“在北宋当属人家”绝非偶然。结语王少华在《张耒诗有唐咅顼议》一文中评价张耒说:“张耒是结束北宋、影响南宋,在两宋诗坛转按点上发挥作用的一位诗人。"张耒作为苏门文人集团中的重要一员,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对其影响很大,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注意向前辈学习,主张传益多师,他以诗歌闻名于世,并在新乐府诗的创作上下了一番功夫。虽然张耒诗歌的总体成就被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文学成就所笼罩,但是,在北宋元祐诗坛上不能缺少张耒这颗璀璨的星星。钱镭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屮是这样评价张耒的诗的:“最富于关怀人民的内容,风格也最不作装饰,很平易舒坦……他受白居易和张籍的影响颇深。"往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最富于同情心,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值得肯定,张耒的乐府诗在继承杜甫、白居易等前人的新乐府理论主张的基础上,在乐府诗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等方面拓展了乐府诗,对乐府诗有所创新,创作了大量口拟新题的乐府诗,并在诗中融入了诗人的人生体验以及对劳苦大众极大的人文化关怀,在宋词占统治地位的文 坛,张耒的乐府诗显得尤其珍贵,故,“本朝乐府第一"非张耒莫属。本文作者经过认真查阅、参考相关资料和老师们的教诲、帮助及指导下,终于完成张耒乐府诗研究这篇拙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张耒乐府i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浅显研究,期盼弥补对张耒研究方面的的不足之处,由于本文作者学识、精力有限,虽①[清]潘徳舆.养一斋诗话[M]卷五.民国」•.海扫叶山房木.②王少华.张耒诗有唐音琐议山.齐鲁学刊,1987(5).③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第79页.用力颇多,但对张耒乐府诗的研究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并距,论文的浅显、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批评、指正和谅解!致谢转眼间,三年的学习牛活即将结束,在恩师胡继琼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耍求下,我完成了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完成虽然让人长舒了口气,但还是留有不小的遗憾,因为在撰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理想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我愿以此为勉励Z资,在以后的生涯中时时鞭策自己,尽心尽力,不断进取!在此之际,首先耍感谢贵州大学为我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感谢人文学院,给予我人文风气的熏陶;感谢我的导师胡继琼教授,在学术规范上给予我以严格的要求和深刻的影响;感谢人文学院的各位老师,给了我宝贵的知识财富;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热情帮助;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关爱、鼓励与支持。王振华 2009年11月 主要参考文献⑴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3]高磊.张耒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5).⑷郑亮•乐府始置刍议[J1.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⑸杨定枝你府诗史[M].西宁清海人民出版ft,1985.⑹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⑺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尺教育出版社,1998.⑻屮国汉语言文学网.新乐府运动[DB/OL].http://www.hanwenxue.com/txt.asp?id=43310,2008.[9]陈汉]班固.汉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0](汉)司马迁著,(南朝宋)斐驷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杂考三则[J].考古与文物,1982.[12][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3][清]严可均辑,任雪芳审订.全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⑸顾炎武.日知录[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16][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I8JTT度TT科•清商乐[DB/OL].hUp://baikc.baidu.com/vicw/88912.htm?fi=ala0,2009.[19]百度百科.燕乐[DB/0L1.http://baike.baidu.com/view/88920.htm,2006.[20]王立增.唐代乐府诗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21]王灼.碧鸡漫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22][W]杜确编.陈铁民,侯忠义校.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3](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4](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25][后晋]刘呦等撰」日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26][宋]苏轼苦.傅成,穆倚标点.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2000.[2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28]味]张耒.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张耒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三.[29]张鸣.苏门四学士[J].文史知识,1987.[30]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M](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1][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宋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32]味]李意.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冲华书局,1985.[33]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宋]苏轼.[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东坡乐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补,1979.[34]汉典.词语解禅[EB/OL]・hg://www.zdic.nct/cd/ci/ll/ZdicE7Zdic90Zdic86290339.htm,2006.[35]湛芬.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一张未文学思想再探[J].贵州大学学报J999.[36][唐山居易著.丁如明,聂世美等校点.口用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7]袁行需主编冲国文学史[M](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39][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0][元]方回著.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J986.[41][宋]苏轼著.傅成,穆倦标点.苏轼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2]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3]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44]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5]程千帆.俭腹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46]艾莲.“文学是人学”的生态论文艺学阐释[J].当代文坛,2007,(4).[47]刘勰著.戚良德注说.文心雕龙[M].北京:屮华书局,1957.[48]周祖護编选.隋唐五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湛芬.张耒学术文化思想与创作[M].成都:巴蜀书社,2004.[51]味]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岀版社,1983.[52]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M](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宋]黄庭坚著.山谷集[M].长春洁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54]张鸣.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5]杨万里著.于北山选注.杨万里诗文注[M].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198&[56][清]潘徳舆.养一斋诗话[M]卷五.民国上海扫叶山房木.[57](清)吴Z振等选,(清)管庭芬,蒋光煦补.宋诗抄[M].北京:屮华书局,1986.[58]王少华.张耒诗有唐音琐议[J].齐鲁学刊,1987(5).[59]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60]韩文奇.张耒及其诗歌创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大,2006.⑹]张燕瑾,吕薇芬主编.20世纪屮国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王振华.《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中礼类文献目录之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屮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在做出重耍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口期:年月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冇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