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ID:43882888

大小:2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6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_第1页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_第2页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_第3页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_第4页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自我国在20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加深,导致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严峻的信贷风险。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我国商业银行要革新管理方式,注重风险的防范。要注重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信贷风险分析,完善我国银行业信贷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宏观经济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业信贷配置效率。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不确定性;信贷风险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增长速度

2、放缓对经济下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市场风险、货币政策与经济走势均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题,商业银行在不确定宏观经济环境下,将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一方面,银行的信贷水平难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准,贷款质量难以得到较高的评价,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中,信贷资金的安全问题备受考验;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态等等,都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加强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要避免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到诸多的影响。根据稳定运营原则与审核会计原则,商业银行会对

3、风险资产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鉴定,并产生贷款的分类,作为衡量资产真实性与坏账准备金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体系中,贷款风险的分类由资金监管者进行管理,采取科学化的方式判断贷款的风险级别,并对贷款的质量给予客观的评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针对不良贷款的分类情况,共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94—1997年,在商业化改革时期,商业银行采取四级分类法的方式,将贷款分为呆滞、呆账、逾期及正常四个类别。其中,前三类代表着“不良贷款”。第二个时期是1998—xx年,在延续四级分类法的同时,我国的五级分类法也已经出现,

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内容,贷款分成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类别。第三个时期是xx年至今,就是五级分类法的完善和使用。通过总结和借鉴国际化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五级分类法纳入了诸多评估风险的综合性因素,有着更真实的贷款风险评价表现。与不断完善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相对应的是,我国在多次的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也发现了信贷风险逐渐加大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规律及市场调节机制的重要性。在此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构建信贷风

5、险管理机制,并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在信贷风险方面,我国的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渐渐淡出微观经济领域,让商业银行真正开始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的自主经营主体。与此同时,深化改革的路径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为商业银行的制度革新与体制转换,奠定了良好的支撑基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并有着突出性的问题。综合观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性方面,不合理的信贷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所存在的特征之一。更多的贷款投向结构存在着趋同性,集中于公共设施领

6、域、商业及服务业、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以及水利和环境、交通与物流领域等。与此同时,大量的不良资产渐渐显现出坏账本质,且信息披露的情况并不充分。如图T所示,自x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增量不断攀升,并且大部分属于中长期贷款,其风险性难以预估。尤其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下滑的背景下,更是值得关注“天量”级的货币信贷情况。第二,流动性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着流动性差、运转缓慢等特性。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中长期的信贷风险不容易发现,并且在长期的贷款过程中,会阻碍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导致银行面临更大的风

7、险。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主要集中于五大行业,且比重达到90%。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时间缺乏公司化的管理,以及存在体制化的深层次问题,导致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依旧存在着地域化的明显贫富差距。在计划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统一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与有效性,忽略了地域性的差别。对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效率不高;对于资源

8、相对匮乏区域,商业银行也没能够做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性大小不一,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也略有差别,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够建立针对性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依旧釆取“大一统”的粗放式管理办法,则难以发挥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用。第二,缺乏独立的信贷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