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声乐教育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

ID:43914469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_第1页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_第2页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_第3页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_第4页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少儿声乐教育[摘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冇不同的声乐特点,根据儿童的声乐特点,通过不同的发声训练,正确地培养和训练少儿的发声方法,同时科学地训练和引导少儿对于声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在歌唱中体会情感,从而达到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关键词]声乐声乐教育[中图分类号1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9-5349(2013)07-0140-02一、少儿不同时期歌唱能力的发展(-)0~3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学习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属于非自

2、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发声处于咿呀学语的阶段,对于唱歌的学习和语言的学习一样,儿童作为这时的学习者,学习主体,不能区分语言和歌曲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学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儿童对于歌曲的学习、歌唱能力的培养和儿童対于语言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3〜4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表达进入了高速成长的阶段,儿童己经能够准确地表达和重复语言。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曲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这一时期的儿童活泼好

3、学,喜欢节奏欢快的歌曲,特别喜欢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能够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但是,在这一阶段的演唱中,首先,虽然儿童能够重复演唱出歌词,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词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儿童对于歌词只是简单地重复,并不理解歌词的意思和含义,因此,在演唱上并不能完整地领会和体现歌曲的感情色彩,在演唱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儿童往往表现出迷惑,不敢大声演唱,而是含糊地一带而过。再次,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演唱虽然表现岀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儿童对于演唱的声调等存在不准确的差异性。表现为对于歌曲曲调的

4、表现主要是说歌而非唱歌,对于歌曲的曲调在演唱时经常走音跑调。最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特点,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整体呼吸属于频率较快的浅层呼吸,孩子在演唱时经常是换气频繁,打断和扰乱了音乐的节奏。(三)4〜5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对歌词的理解冇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他们接触的歌曲比较多,所以他们可以完整地唱出歌曲来,音准和节奏方面错误也很少,他们的表现能力也在加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都能很准确地理解。年龄的增长,发育也在慢慢完善,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逐步学会使

5、用较长的气息,一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屮断句子、屮断词义的换气冇明显改善。(四)5〜6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够记住歌词的内容,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对于节奏的把握和演唱过程中的换气等技巧具备了掌握能力。孩子的旋律感、音准方面进步更为明显,不仅能掌握大小三度、纯四等,还能准确地唱出旋律,初步建立了调式感。孩子这一阶段的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了,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

6、气,同时,歌唱的音高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强。二、着重对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青少年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师范唱与学生试唱,互动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气息的运用,以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变声期是人在青春期阶段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声乐学生应采取区别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应了解变声期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适当并形象的教学方法,达到声、气、字的统一,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

7、学质量。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三、声乐教育的常用方法(-)打开腔体我在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打开腔体,即大家常说的打开喉咙。打开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深呼吸,自如地深呼吸,感觉一股凉气顺着鼻腔进入(此时小舌头、软腭随之向上拉起),顺畅地通过后边的通道进入

8、小腹站定,这样腔体就打开了。(二)小腹支持所谓支持,就是把吸进来的气保持住,不让它跑掉,保持用吸气的感觉来歌唱。小腹支持是这样的,保持吸气的状态,小腹微微内收,感觉声音是站在小腹上,小腹源源不断地供气把声音输送出去。小腹的支持可以简化为支点的支持,想象肚脐下的一点是一个弹性支点,声音是靠这个支点的支持发出來的。(三)呜母音状态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母音是呜、啊、噫,呜有向上发挥的本能,啊有向下发挥的本能,咦有向前发挥的本能。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