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试题特点

把握试题特点

ID:43977731

大小:1.1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10-17

把握试题特点_第1页
把握试题特点_第2页
把握试题特点_第3页
把握试题特点_第4页
把握试题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试题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试题特点提高解题能力——江苏高考政治简答题的题型特点及应对策略一、简答题在政治高考中的地位简答题作为政治高考试卷中的一种基本题型,它在历年高考试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在150分的分值比例中,它占12%,即18分左右.另一方面,从难度来说,属于中等难度,主要是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对于每一考生来说一旦简答题失分太多,就很难从这份试卷的其它方面来弥补这一缺憾,甚至于直接影响考生的升学。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对简答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二、简答题的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势(一)03

2、—06江苏卷政治简答题年代设问类型34题政治类0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依据类04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直问类05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直问类06请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该中学生和公安机关行为的依据。依据类35题经济类0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归纳分析类04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演绎类0

3、5(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认识类/综合探究类06(1)图l和图2分别反映什么经济现象?(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图表类/认识类(二)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势1.江苏政治卷的两道简答题基本稳定在一道经济类,一道政治类。从07年江苏考试说明来看,07年江苏政治卷简答题应该仍是这样的格局。2.第34题政治常识简答题的设问由“依据类

4、”到“直问类”再到“依据类”方向转化。3.第35题经济常识简答题的设问由“直问类”(04、05)向“综合探究类”(05江苏35)、“图表类”(06江苏35)方向转化。4.从设问来看,主要有“直问类”、“归纳分析类”、“依据类”、“认识类”、“图表类”、“演绎类”。5.题目背景时政化、生活化更强。如05年“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问题;06年的网站有损国家民族尊严“荣辱观”问题等。三、题型剖析及应对策略(一)直问类题型特点:这种题型常以设置情景材料方式出现,一般是以某些基本概念或某些基本观点(包括党和政

5、府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命题内容,直接设问,只要求从某一个或几个角度回答。从学生来说,要注重基础,在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回答。从老师来说,要引导学生关注基础,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尤其是07江苏考试说明中“理解”、“懂得”、“分析说明”类知识点(经济常识53个、政治常识36个,共89个)。可以将其编写成简答题的形式进行专题训练,在这89个知识点中应更加关注06年4月—07年3月时政化指向明显的知识点。应对策略例题剖析34.邓小平说:

6、“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⑵为什么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解析】05年江苏的这一道直问式简答题就是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识记能力。甚至连题目的背景材料都不需要多看,只看设问,回忆课本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参考答案】(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7、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变式训练2006年中国GDP为2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与此同时,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从一万亿元到两万亿元,用了五年时间;从两万亿元到三万亿元仅用了两年时间。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

8、素有哪些?(2)为什么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参考答案】(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2)财政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①我国财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经济建设支出,特别是财政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③国家通过对财政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