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治疗概要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

ID:44007115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_第1页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_第2页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_第3页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_第4页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药物治疗概要讲稿一、治疗原则①治疗要及时、准确和谨慎:屮毒痢,小儿肠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发病时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病悄变化快,变症多见,女口:肺炎喘嗽,泻泄,水肿,哮喘,必须争取时间,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延误病情,致轻变重,重病转危,甚则死亡。另外,小儿五脏六腑稚嫩,用药不慎,极易损害脏腑功能,也促使病情剧变。正如吴鞠通《解儿难》所说:“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就转剧,转去转远。”②治疗要中病即止,合理调护:顾护中阳、二重感染。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药物反应敏感,而大苦、大寒、大辛、犬热和有

2、毒、攻伐之品,常能削伐生发之气,或耗伤真阴,或亏损元气,故应慎用,并根据个体特点与疾病轻重区别对待,即个体化用药。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治疗热性病,可能有损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和耐药性细菌感染)O③身心兼顾,综合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冃前生活水平提高,躯体疾病发病减少,但精神、心理疾病备受重视。④合理进行中西医结合:“肾综”例,探讨是否应该结合,如何合理结合。二、小儿药物治疗特点受体液pll值、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等因素的影响1•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苯巴比妥、四环素、吗啡

3、2.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麻黄碱。3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足4.肾脏的排泄功能不足5.先天遗传因索:庆人霉索、氯霉索。三、小儿治疗药物的选择①慎重选择药物抗感染药物、镇静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如新生儿用维生素K3、新霉索、磺胺类可致高胆红索血症;利丿求药与屯解质;通过母乳作用于小儿的药等)①注意给药途径:口服法、注射法、灌肠法及具他、母乳汁。《保婴撮药》“乳下婴儿有病,必调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儿难服一药,当令其母服之,药从乳传,奇效便捷。”②运用屮药新剂型③严格计算用药剂量(用量相对成人大,举例:激索、鲁米那)*西药:体重、体表面积、年龄、功效。体表面积=0.035

4、Xkg+0.1(W30kg),230kg,每5kg,加0.1。*屮药:年龄;注意辛热、苦寒、攻伐、有毒Z品。新生儿用成人量1/6,婴儿用1/3〜1/2,幼儿及学龄前用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④掌握小儿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①煎出药量:婴儿60ml-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期200-250mlo四、常用中药内治法则根据“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小儿发病分虚、实两方面。虚:肺、脾、肾功能不足,以脾虚最多。实:外感、痰浊、血瘀、水湿、食积等。(阅读课件自学)五、常用外治疗法(一)外治法的优点:“良医不废外治”。(二)外治法的种类1•熏洗法:这是利用中药的药

5、液及蒸气熏洗外表的一种治法,如麻疹发疹初期,肾病水肿,尊麻疹等均可以屮草药煎汤熏洗。2•涂敷法:是将新鲜中草药捣烂,或将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或酒或蜜糖调匀后,涂敷于休表的一种外治方法,如以鲜芙蓉叶捣烂外敷腮部,用治痒腮。3•罷包法:药物置于局部,加以包扎4•热熨法:药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肤。用于腹痛、瘾闭。5•敷贴法:是以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成粉撒于普通膏药,敷贴于局部的外治方法,如将丁香、肉桂研粉后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脐部,可治寒湿型腹痛腹泻。特殊类型:天灸,经皮治疗。6•擦拭法:药液、药末擦拭局部。7.药袋疗:香袋、肚兜、香枕等。六、其它疗法:(一)小儿推拿疗法:促进气血流行

6、、经络通畅、安神定志、调和脏腑。用于脑性瘫映、厌食、疳证、泄泻、便秘、腹痛、萎证、哮喘、痹证、惊风等,用于5岁以内,年龄愈小,疗效愈好。手法轻、柔、快、和,每次推拿的次数,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而定。手法有按、摩、推、拿、捏、掐、揉、滚等。常用方法有:开天门、运太阳、按揉百会、掐人屮、推运脾土、推大肠、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揉屮脫、摩丹出、揉龟背,拿委屮,按揉足三里等。捏脊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用于疳证、遗尿、婴儿泄泻以及脾胃虚弱的患儿。其操作方法:患儿腑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

7、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背部两侧肌肉并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从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五次,但捏第三次时,每捏3把,把皮肤提起1次,每F1—次,连续六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再作第二个疗程。也有连续提捏,每天1-2次,作为保健治疗者。但背脊皮肤感染及紫瘢病患儿禁用此法。(二)针灸疗法:遗尿、哮喘、泄泻、痢疾、小儿麻痹症、脑瘫、脑炎后遗症等。包括体针、耳针、头针、拨火罐等,所用的经穴与成人相同,因患儿不易合作,故治疗时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