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

ID:44020868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1页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2页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3页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4页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致丘脑下部损伤的致伤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的颅脑损伤致下丘脑损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用G0S评分统计:恢复良好24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死亡6例。结论了解和早期明确下丘脑损伤的致伤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早期诊断,给了积极有效的治疗能降低死广率。关键词:丘脑下部损伤;诊疗丘脑下部在维持机体的内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颅脑损伤中原发或继发丘脑下部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预后不良,所以本研究就我院2008年1月〜201

2、2年12月收住的颅脑损伤致下丘脑损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7-68岁,平均41岁。车祸伤32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6例,摔伤3例。按GCS评分3~5分12例,6~8分17例,8〜12分17例,46例伤后均有不同度的意识障碍。46例均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26例,脑挫裂伤38例,原发脑干损伤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3例,颅底骨折14例。同时合并多发肋骨骨折8例,合并四肢骨折6例。GCS评分3〜5分14例,6〜8分25例,9〜13分7

3、例。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都有意识和睡眠障碍,其中有中枢性高热的有28例,体温降低4例,出现尿崩症9例,出现低血钠综合征的7例,出现高血钠综合征的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17例,出现高血糖有21例。1.3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入院后查颅脑CT示丘脑下部有不规则低密度或高密度改变,部分患者查颅脑MRI示丘脑下部异常信号。1.4方法采用综合治疗原则:①手术治疗:23例给予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②对于昏迷程度较深患者给予尽早气管切开,并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预防并发症等対症治疗。③针对出现下丘脑损伤表现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中枢性高热,给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水盐紊乱

4、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④后期给予高压氧及理疗等康复治疗。2结果采用综合治疗后用GOS评分统计:恢复良好24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死亡6例。3讨论丘脑下部损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前者为丘脑下部直接受到损伤,后者则是在严重的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后而继发损伤,是最严重的脑损害之一。因为下丘脑示间脑的最下部分,其参与调解和整合机体内脏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其他生理功能,如渗透压和休温调节、能量代谢与营养摄取、水盐平衡、睡眠与觉醒、情感行为、性功能与生殖及心血管运动功能,丘脑下部损伤的病理改变包括微出血灶和缺血性损害,结合生理特点

5、及病理改变,当下丘脑损伤后会出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3.1临床表现及治疗3.1.1意识障碍丘脑下部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的传入和传出联系队维持睡眠和觉醒有着重要作用。一旦损伤严重,多出现昏迷、运动不能性缄默,较轻者可出现嗜睡及睡眠节律紊乱等表现。根据颅脑损伤情况必要时手术治疗,如昏迷程度深早期行气管切开,并给予脱水降颅圧神经营养等治疗。3.1.2体温调节障碍丘脑下部有散热、产热和保温中枢,当丘脑下部损伤后会出现中枢性高热或体温过低,以中枢性高热多见,可高达40°C〜41°C。治疗上可给予亚低温治疗來降低颅脑损伤的脑氧耗和代谢率,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死亡率。3.1.3急性上消

6、化道出血丘脑下部冇自主神经的皮质下高级屮枢,下丘脑损伤后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后胃肠粘膜下血管痉挛,缺血,糜烂并形成溃疡而出血。治疗上早期给予留置胃管,给予保护胃粘膜,抑酸等治疗,如果出血可静脉内滴注止血药,并胃管内给予止血药。3.1.4水盐代谢紊乱①因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损伤或垂体柄视上-视旁束受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尿崩症,轻症可给了氢氯曝嗪,中重症可给予垂体后叶素。②低血钠综合征,水潴留和水中毒。③高血钠综合征,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3.1.5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常与水代谢紊乱同时存在,表现为持续血糖升高,而尿中无酮体出现,患者严重失水,血液浓缩

7、、休克、死亡率极高。治疗应纠正休克和降低高血糖并治疗颅脑损伤。3.1.6循环及呼吸系统紊乱下丘脑损伤后可导致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改变,具体表现以低血压、脉速、呼吸减慢较多见,合并视前区损伤时可发生急性中枢性肺水肿。3.1.7后期可给予高压氧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来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下丘脑损伤是较重的脑损伤,临床表现较复杂,死亡率高,预后不良,通过总结加强对丘脑下部损伤的病因、受伤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处理好复杂的并发症,才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