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

ID:44024833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1页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2页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3页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4页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探究中小学择校现象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虽然教育界对中小学择校现象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不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择校问题。而上一个世纪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校选择、家长择校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的一种主要制度,并赋予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因此,本人认为:科学分析中小学择校问题并且找出相应对策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当务之急。一、本地区中小学择校现象总体状况调查1•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部分学校、学生家长共280人(不含借读生)b(2)调查内容:调查家庭情况以

2、及择校原因。(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2.调查统计(1)家长的文化水平由表格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80人学生家长的学历是:初中以下占6.1%,初中占14.3%,高中、中专占23.2%,大专、大本占55.0%,硕士(含硕士)以上的占0.7%。由此看出,大多数家长的学历都在高中、中专-大专、本科这两段中。调查还显示,家长的学历层次与选择优质教育无关系,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2)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由表格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家庭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10.0%,3000-4000元的占37.9%,4000-5000元

3、的占39.3%,5000元以上的占12.9%o调查统计表明,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家长择校提供了必然的条件,收入越高择校愿望越强烈,家庭的经济收入高低是择校的前提。调查还表明:本地区中小学择校行为主要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其中以初中最为突出,其次是高中。中小学的择校行为主要集中在城区,尤其在中学阶段更为明显,可见,择校行为发生比例在城乡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择校生更倾向于选择重点名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择校中的不公平。二、择校生择校对象通常,本地区大部分择校生首先会选择名校、班级,再选择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有少部分择校生会根据家庭收入、学校的地理位置

4、情况选择不是最好的而是较好的学校。1•学校方面从问卷调查发现,在是否赞成择校的问题上,本地区城区校长选择“赞成”的比例最高,而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校长选择“不赞成”的比例最高。此外,多数校长赞同采取完全按照学生成绩、学业评定、学科竞赛成绩来录取择校生的方式,对于择校时考虑家长的社会关系的做法,他们基本认为有违教育公平。1•家长方面本地区择校生家长多数赞成择校,而多数非择校生家长反对或不赞成择校。总体来说,对择校持赞成态度的被调查学生家长(占46.0%)远多于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家长(占28.8%),但是择校生家长和非择校生家长在对待择校的态度

5、上存在显著差异。择校生家长多数赞成择校(占择校生家长总数的55.1%),其主要理由是择校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子女的学业成长,多数非择校生家长反对或没有明确表示赞成择校(占非择校生家长总数的66.8%),其主要理由是家庭经济不允许(择校可能造成乱收费),以及择校带来了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及扩大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三、本地区择校现象的成因分析1.择校是本地区多元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反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受到商品化、市场经济的撞击,试图按市场化原则去寻求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些名校也就很自然以盈利为手段去

6、确保自身的特殊或优越化的地位。2•择校是本地区社会竞争、贫富差距的表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本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基本平均,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部分人先富裕了起来,生活水平也被逐渐拉开了差距。先富裕的少数人不满足现状,生活的消费观点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在子女受教育方面,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产生强烈的择校愿望。2•择校是本地区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的结果在以往,本地区找工作对学历的要求不高,孩子初中毕业、学个手艺有一技之长就行,家长一般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本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对学历

7、的要求也悄然上升。这一趋势大大地激发了每位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态。可现阶段本地区政府对教育投入是有限的,造成了义务基础教育与高中后各级教育的供给规模过小,满足不了本地区人民群众的需求。1•择校是本地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原因由于多方面原因与区位关系,从一开始学校之间起点就各不相同,管理水平也不尽一致,每所学校在校舍、场地、设备等硬件建设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师资队伍、办学质量等软件方面,也距离很大。名校受到政策扶持,师资好、设备一流,升学率高,这对学生及家长具有巨大吸引力,而按就近入学原则大多只能是一般的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

8、学生希望在好的学校就读,家长出于对子女未来的负责和期待,不惜花钱支持择校。即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可择之机。5•择校是人口流动的一种需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工作、学习的环境是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