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

ID:44034848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_第1页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_第2页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便膜下血肿48例[摘耍]冃的探讨微创治疗双侧慢性硕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4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4〜48h复杳CT满意后拔出穿刺针,术屮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本组48例慢性硕膜下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均在12h内意识转清,其余症状均逐渐消失,住院时间4〜7d,平均5d。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脑损伤、颅内感染、急性硬膜外及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患者全部治愈,

2、恢复良好。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慢性破膜下血肿;双侧[中图分类号]R742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8-150-02慢性便膜下血肿(CSDH)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Z间、具有包膜的血肿。为硬膜下血肿的25%,单侧血肿为主,其屮双侧血肿占20%〜25%[1]。木病头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我们从2005年2月〜2008年12月对双侧慢性硕膜下血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

3、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2〜85岁,平均64.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39例,病因不明者9例;外伤者明确头伤史35例,头部砸击伤者12例,其余均为跌伤。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头惜者44例,精神症状13例,呕吐29例,小便失禁4例,意识障碍(多为嗜睡)10例,不同程度偏瘫20例。昏迷9例,视乳头水肿31例,锥体征阳性34例,瞳孔变化5例。发生时间12d〜4个月(1例手术后18d一侧复发)40例,其余3周内者8例。1.3辅助检杳全数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两项均检查者2例。血肿范围

4、均较广泛,多数血肿位于双侧额颍顶部,少数延及枕部。血肿量60〜200mL,多为80〜150mL。使双侧侧脑室受压变小,双侧侧脑室间距缩小,双侧半卵圆中心变扁,双侧皮髓质交界内移。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刀形或半刀形或双山透镜形低密度区者37例,表现为低或高、等或混杂密度者11例,边界欠清或不清,占位表现显苦。屮线结构居屮或略偏移,脑室移位较轻,屮线结构移位最大达2cm,伴腔隙性梗死者20例,灶性梗死者4例。1.4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YL-1型20nini型号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简称微创针,北京万特福科技公司生产),依CT片选择血肿最厚层

5、面的中心点为穿刺点,常规头皮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电手钻驱动微创针直接穿刺到血肿腔,拔出钻头接上血肿粉碎器,用同样方法在对侧穿刺,稍抬高侧管(10〜15cm),使血肿液缓慢引流出(引流一般40〜lOOmL,一定要注意两侧引流量基木相等,或视两侧脑室受压情况稍冇差别),视脑搏动情况和血肿引流情况逐渐降低引流袋高度,肓至引流袋与脑中心线人致持平,无液体流出。术麻停用脱水药甘露醉,于24〜48h后复查CT,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后,若血肿排出满意,中线结构复位,脑部受压缓解,即门J拔针,加压包扎后观察24h,如不治疗其他伴随疾病即对出院。如引流不

6、充分、残存液体过多,再以生理盐水每次5mL反复冲洗,同时相应变换头位,等量置换,一般均采用一人冲洗与另一人由侧管同时抽吸,同时可适当经侧管振荡,这样可使稍浓稠部分抽吸出來,直至冲洗液基本澄清为止。2结果木组48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引流治疗后冇意识障碍的患者均在12h内意识转清,其余症状均逐渐消失,个别神经体征未缓解(少脑梗死相对应),住院吋间4〜7d,平均5d。无例死亡,无一例发生脑损伤、颅内感染、急性硬膜外及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5例冇少量颅内积气经适当处理后吸收),无诱发癫痫发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良好46例,屮残2例。1例于•术

7、后18d一侧复发再行微创术,复查血肿消失痊愈出院。3讨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国内14.8%,国外1&5%〜19.5%,好发于小孩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复杂,既有解剖因素,乂冇外伤、年龄因索,两者仅是时间上的区别。血肿不断扩大与患者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大脑上静脉汇入欠状窦的方向,在额区成直角,而后角度逐渐变小,在顶部儿乎与上矢状窦平行,这种排列方式在前额或顶枕区减速性损伤时易导致桥静脉或静脉窦破裂出血,血血肿常位丁•硕膜卜•和蛛网膜外的潜在间隙内,

8、Will血缓慢、血肿形成时间较长,一般5〜7d血肿周围开始岀现包膜,2〜3周包膜形成,而包膜的毛细血管壁发育不完善,血管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