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

ID:44144280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_第1页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_第2页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农学08级1班2011年9月24日,我们农学专业在兰进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东省金海种业进行参观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玉米高产试验田、花卉温室、分子育种实验室、优质玉米种生产线等,然后又听取了全国玉米育种专家关义新教授关于现代高产玉米育种的相关问题的介绍,受益匪浅。一、超高产玉米特点:超高产玉米也有人叫超级玉米,它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使用的品种或者采用的栽培技术比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或者使用的技术增产15-20%;另一个是指能够达到亩产1000kg以上的品种或者栽培技术。1•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玉米产量二单位面积穗数X穗粒数X粒重,一般三

2、者乘积达到最人值时产量最高,在三大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在超高产栽培品种保证一定密度的同时不缺苗是高产的关键。2.超高产玉米品种具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系发达。尤其是地上部根系(气生根)一定要发达,轮数多,每轮数目多,防止倒伏,同时增加对表层养分的吸收。地下部分根系根尖周围根毛数量比较多,这样一来增加了吸收面积;(2)株型收敛。穗上部分叶片茎叶夹角应该小于22度,高度耐密;(3)叶片绒毛多,蜡质层厚,对光吸收能力强,植株保水性好,抗干旱;(4)穗上部叶片间距大,互相不遮光,光合速率高;(5)茎秆下部节间短,茎基部纤

3、维素含量高,茎秆有弹性不发脆;(6)雄穗分枝及小穗少。减少养分消耗,遮光少,不滋生病原菌;(7)雌雄发育协调。出蓼后3d内及时吐丝,防止突尖;(8)雌雄产量性状好。容量高,在750g/L以上;出籽率高,在88%以上;百粒重咼,在38g以上;行数多,16行以上;(9)抗性好,适应性强。高抗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抗大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对环境反应钝感,耐瘠薄,耐低温,抗干旱,不突尖,不空秆;(10)保绿性好。生长后期(9H10H以后)叶面积指数在3.2以上,有6-8片以上的绿叶。二、育种策略;1.选育咼产品种:选育高产品种成为玉米育种工作者的首要育种目标。根据我国

4、的国情,高产品种可分为2类:第1类是高产再高产的品种,具体目标是大幅度提高其生产潜力,向世界最高单产进军,向理论上能达到的高产口标进军;第2类是具有一定生产潜力,而又能使生产的投入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经济高效型的高产品种。第2类不是以追求单纯的高产为目的,而是把资源节约、坏境保护、综合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集于一体的高产詁利4例如,它们有高的经济系数,极低的空秆率、禿尖率和倒折率,有高度的抗病性和抗虫性,有极强的抗罕性和耐瘠性等等。这类高产品种的单产潜力只要能达到产量9000-1200kg/hm2,而又具有上述多种优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国粮食发展战略的需

5、要。现阶段玉米单产岀现徘徊原因主要是:第一,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口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优组合难。第二,以前组配的朵交种及选育的自交系均以利用个体优势为前提,忽视了群体增产作用,而发挥群体增产作用才是现阶段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途径。2•选育理想株型(紧凑型)的玉米杂交种:理想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育成和推广是玉米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选育、选用高产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取代高秆、大穗、稀植、叶片平展披散型朵交种是改变玉米育种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的切实而有效的措施。理想型育种融合了配合力和群体光能利用两方面的理论,。在杂交种产量中,杂种优

6、势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株型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理想型胡种是指尽可能地集中优良性状,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生态条件使产量潜力达到最大的标准品种。玉米理想型一词最早是由Donald(1968)受小麦和水稻育种的启发提出的,意为具有影响光合生产和籽粒产量的标准性状的植株,他认为,理想型品种应具备单株产量不高,但群体产量高,株间竞争少,宜于密植、经济系数高和籽粒耐贮藏等特点。自此,国内外学者对玉米理想型育种开了大量研究,对理想型玉米提出了标准oMaok(1975)认为:理想型玉米包括穗上叶竖挺直立,穗下叶平展,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运转到籽粒的效率高,灌浆期尽可能

7、长,叶片衰老缓慢等。沈阳农业大学顾慰连教授(1979)从源库关系出发,对理想型玉米进行了探讨,认为理想型玉米植株高度应适当降低,秆粗穗大、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速度快,经济系数高,出苗到抽穗开花期间隔缩短,有效灌浆期尽可能长等。随着数量遗传学的发展,采用数理统计手段对玉米的各种形态,生理性状,尤其株型和穗部性状遗传规律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研究使玉米理想型研究报道愈来愈多。紧凑型玉米适于高密度栽培就是实现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夏玉米区域,在冇效创造产量的前捉下,紧凑型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冇以下5个方面突破:①叶面积指数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最大叶面积指数

8、一般在3.5〜4.0,而紧凑型玉米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