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

ID:44176544

大小:62.49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19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_第1页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_第2页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_第3页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_第4页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儿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儿科学五十一、新生儿黄疸知识要点1.概念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2.病因病理性黄疸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如下三类。(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为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

2、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思考题一、选择题1.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哪项是正确的:A、黄疸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B、胆红素每日上升不超过5mg/dlC、黄疸2周消失D、黄疸持续时间超过1周E、早产儿黄疸于3周内逐渐消退2.关于黄疸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A、光疗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B、可供给白蛋白,阻止胆红素产生C、都要使用碱性液,以利胆红素与白蛋白连接D、在早期使用酶诱导剂可很快降低胆红素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可使用高效丙种球蛋白降低胆红素3.引起胆红素脑病主要的原因是:A、游离

3、非结合胆红素B、胆绿素C、结合胆红素D、光红素E、尿胆红素4.以下哪种酶活性增高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A、丙酮酸激酶B、Y.Z蛋白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D、葡萄糖醛酸苷酶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A、败血症B、支气管肺炎C、核黄疸D、颅内出血E、破伤风二、简答题1.新生儿黄疸分为哪几类。2.简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3.病理性黄疸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哪几类。三、问答题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光疗的指证?4.新生儿溶血型黄疸换血疗法的指证?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D5.

4、C二、简答题1.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2.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③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④肠肝循环增加。3.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③胆汁排泄障碍。三、问答题1.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2.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

5、/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3.①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②已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若生后血清胆红素>85μmol/L(5mg/dl)便可光疗;③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血清胆红素>85μmol/L(5mg/dl),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血清胆红素>103μmol/L(6mg/dl)。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应换血: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

6、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0.7mg/dl)者;③总胆红素已达到>342μmol/L(20mg/dl)者;④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⑤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证。第五十二、体格测量方法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宜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体重测量材料准备婴儿盘式杠杆秤(或电子称)(最大载重10~15kg,精确到0.01kg)幼儿采用坐式杠杆秤(最大载重20~30kg,精确到0.05kg)学前儿童采用立式杠杆秤(最

7、大载重50kg,精确到0.1kg)学龄儿童采用立式杠杆秤(最大称重范围100kg,精确到0.1kg)操作步骤1.测量前应校正秤的“零”点。2.被测者要脱去外衣、鞋、帽,最好仅穿内衣裤测量,否则要扣除衣服重量,冬季注意调节室温。3.尽量排空大、小便。4.婴儿取卧位,1~3岁小儿可坐位,3岁以上站立,两手自然下垂,避免摇晃身体或接触其它物体,家长不可扶着被试者,以免影响准确性。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向儿童说明测量目的,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哭闹。2.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体重秤测量并在测量前校正秤的“零”点。3.早产儿在进行结果评估时要进行胎龄校正,24月龄后不再校正。身

8、高(身长)测量材料准备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