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

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

ID:442019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2

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_第1页
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_第2页
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盒形件侧抽芯塑料注塑模一、课题国内外现状:塑料模具: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杆和整体仪表板凳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I.K模具有限公司制造多腔VCD和DVD齿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

2、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mm~0.05mm,表面粗糙度Ra0.2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

3、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II、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推

4、动了我国的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二、研究主要成果塑料模具: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价格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三、发展趋势:(1)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2)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1)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2)电火花铣削加工(3)全面推广CAD/CAE/CAM技术(4)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

5、理技术(5)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6)高速铣削加工四、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的模具行业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生矛盾: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只达到70%左右。造成矛盾突出的原因是模具企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另外,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很多模具生产能力集中在各主机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内,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低,而国外70%以上都是专

6、业模具厂,且走的是“小而精”的道路,因此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俱佳。产品水平:衡量模具的产品水平,主要有模具加工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模具的复杂程度,以及模具的制造周期和使用寿命。而这几项指标与国外相比的差距都是十分明显。五、主要参考文献:[1].《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肖景容,李德群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李德群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李志刚,李德群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4].《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李德群等,继续工业出版社[5].《CAD

7、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肖祥芷,李德群等,科学出版社[6].《模具CAD/CAM》,李志刚,李德群等,机械工业出版社[7].《塑料模设计师手册》,唐志玉,李德群,国防工业出版社[8].《实用模具技术》,陈方林,姜彤,陈集,陈涛,机械工业出版社[9].《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李志刚,李德群,肖景容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0].《实用模具技术手册》,李绍林,马长福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塑料模设计手册》,《塑料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2].《塑料模具设计》,李泰蕊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8、社[13].Shelesh-NezhadK,SioresE(1997)Intelligentsystemforplasticinjectionmoldingprocessdesign.JMaterProcessTechnol63(1–3):458–462[14].WangKK(1980)Systemapproachtoinjectionmoldingprocess.Polym-PlastTech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