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ID:44234431

大小:7.50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0-19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_第1页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_第2页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_第3页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_第4页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本讲要点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心理危机的概念与分类危机事件及其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危机的识别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第一部分青年自杀流行状况自杀的流行情况自杀是全世界性的一种社会流行病,是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WHO报告,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这个数目为暴力死亡人数的两倍。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估计每年还有2000-5000万人有非致命性的自杀未遂。中国自杀每年约28.6万人。自杀的流行情况从年龄上看,15岁~25岁之间的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5-14岁男女的自杀率为0.5-0.9/10万。15-24岁女性和男性的自杀

2、率分别为12/10万和14.2/10万。据估计青少年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50%,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近年某省大学生自杀人数的分布自杀人数虽然增多,但与招生规模扩大有关。大学生的自杀率是高,还是低?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系刘华山教授对国内四个大的省市的16所知名高校进行的调研显示,国内大学生自杀率大约在2-4/10万之间,远远低于23/10万的自杀率,也低于同龄人的15/10万的自杀率。因此,我们不要没有根据地说:“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新闻报道过度关注高学历人群自杀所造成的错觉。但我国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一位

3、大学生的轻生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和难以弥补的痛苦。大学生自杀方式的分析坠楼比例高提示自杀者求死意念强烈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前三位原因提示我们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大学生自杀原因的比例分析各类自杀学生的比例示意图本科生不仅数量多,而且竞争压力较大第二部分危机事件与应激心理概念一、什么是应激和危机事件应激事件:凡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都叫应激事件。不论事件的内容如何,令人高兴的或沮丧的,鼓舞的或打击的,都可以成为应激事件。创伤性危机事件:当事件是灾难性的或负性的,而且对人的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性时就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如地震、洪水等。20世纪的重大危机事件回顾点击画面播放地

4、震后的航拍照片恐怖事件和战后的精神障碍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约有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有24%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的人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战争综合症”。美国出兵伊拉克时就派遣了200名心理医生。2008年调查,从伊拉克及阿富汗前线返回的30万美军士兵遭心理疾病困扰,创伤综合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成为美军第四大死因。“非典”期间的群体恐惧心理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出现停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时间商

5、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亿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二、应激或危机事件的种类正性的应激事件:如职务突然被提升、买彩票中巨奖、突然宣布的结婚、意外高考的成绩、其他意外的收获等。负性的应激事件:如突然被撤职查办、重大的损失、失去亲人、被诊断患有致死性或致残性疾病、车祸等突然发生的伤残、高考失败、离婚、发现配偶不忠、被人强暴、抢劫、家庭暴力、火灾、洪水、地震、恐怖、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二、应激或危机事件的分类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可将应激事件分

6、为突发性的、慢性的和特定时期的(如周年)应激几类。按照事件与当事人的关系,应激创伤既可能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也可以是经由电视媒体、报纸和杂志文章、市井谣传等途径所接受的间接经验。按照应激事件的数量:可分为单个的和多个叠加的应激。组织经常面临的危机类型四、个人心理危机的分类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持久性心因性反应适应性障碍(大学新生常见)2008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

7、县政府办公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第三部分危机中的应激机制与症状个人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群体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危机中的临床症状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患病率、死亡率增加经济滑坡动乱等社会稳定性变差国际交往受影响焦虑与恐惧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宗教、反社会行为增加公共危机事件后期可控性强可控性弱信息清晰度好信息清晰度差初期后期公共危机时群体认知变化的规律规律:在危机初期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