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

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

ID:44292026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变异胰腺及其临床意义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1-3249-01中图分类号:R32文献标识码:B正常胰腺位于腹后壁,平对第1〜2腰椎高度,从右向左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胰头为胰腺右端膨大部分,被十二指肠“C”形凹槽所包绕,上、下及右端均不超过十二指肠。我们在制作解剖标本的过程屮发现一变异胰腺,自胰头伸出部分胰腺组织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发现该变异后,即对胰腺及变异部分作了解剖观测及组织学病理学检查,现将解剖观测及组织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标本情况标本来源于

2、一中年男性,死因不明,福尔马林液常规固定。解剖所见:胰腺表面无明显隆起和结节,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尾直达脾门。在十二指肠上部与胆囊颈之间连有一由腹膜形成的韧带(该标本胆囊颈变细不明显,约向下膨隆),该韧带左侧与肝十二指肠韧带融合。解剖分离胆囊颈、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韧带,发现胰头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向上伸出了部分胰腺组织一即变异胰腺组织,走行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该变异胰腺组织上与胆囊颈和胆囊管相邻,下连于胰头,前下部邻十二指肠上部,前上部左侧邻胆总管及肝门静脉,后与肝相邻,左缘与胆.总管及肝门静脉相邻,右缘游离。变异胰腺

3、组织形态规则,无明显结节及隆起。对胰腺及变异部分测量如下:胰腺长约155mm;胰头:肠系膜上静脉左缘与十二肠降部之间左右径约42mm,上、下径约54.5mm,厚约29mm;胰颈:左、右径约10mm,上、下径约31.1mm,厚约13mm;胰体中部宽约54.4mm,厚约26.2mm;钩突:以肠系膜上静脉右缘作为其与胰头的分界,从肠系膜右缘测量左右径约47mni,上下径约16.8mm,前后厚约6.5mm。自胰头伸出变异部分,变异部分的测量结果如下:经胰头上缘测量,上下长32.1mm,高出十二指肠上部上缘23mm,高出胆囊管与肝总管

4、汇合处8.3mm,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高度经后面测量宽20.3mm,因受胆总管影响,前面测量胆总管右缘以右部分宽12.7mmo胆总管上部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居变异胰腺组织Z前,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下行进入胰头,全部被胰头实质所包埋,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组织学及病理学观察取变异部分胰腺,经组织学处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止常胰腺腺泡、导管及胰岛。病理学观察,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肿瘤细胞。3讨论目前在解剖学研究中对于异常胰腺的报道时常可见,其中对迷走胰腺或称为异

5、位胰腺的报道较多。迷走胰腺是发生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完全分离,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天畸形,可存在于食管、胃、小肠、结肠、小肠系膜、大网膜、胸腔、纵隔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多无临床症状,偶然可发生急、慢性胰腺炎或肿瘤。对于出现在胃、肠等部位的迷走胰腺,若发生病变,可导致胃肠道出血、溃疡、穿孔、梗阻。由于迷走胰腺在解剖上的特异性,对于迷走胰腺的诊断,冃前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本文所见变异胰腺由胰头发出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能也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天异常,出现情况较少,目前还未见有类似报

6、道。该变异胰腺与胆总管、肝总管、肝门静脉,胆囊、肝、十二指肠上部、胃等结构位置关系密切,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在临床上施行肝、胆囊、胆管、胃、十二指肠等手术吋,应注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是否有变异胰腺,避免损伤。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变异胰腺,临床上B超、CT对其诊断价值较大。另若B超、CT提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有占位性病变,应考虑是否是变异胰腺的可能。收稿日期:2007-07-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