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

ID:44382684

大小:98.6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萦带ying羸弱Iei孤孀shuang忍俊不禁jinB、哺育bu亵玩xie污秽hui毛骨悚然songC、可汗han猥琐wei调语Mn锲而不舍qieD、修葺qi吞噬shi校对jiao屏息凝神ping2.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锋芒必露B、妇儒皆知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C、深恶痛绝诲人不倦颠沛流离悲天闵人D、语无伦次姗姗来迟海市蜃楼心有灵犀3.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

2、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的。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A、奔放成熟萧瑟B、奔放萧瑟成熟C、成熟奔放萧瑟D、成熟萧瑟奔放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錠5.古诗文默写填空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落红不是无情物,。此夜曲中闻折柳,。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6.名著阅读祥子的生

3、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規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毎蕭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看曲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你呢,骆驼!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牠匏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侏,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主人公祥子从一个的青年变成了的行尸走肉。2046全

4、新精品资米淫: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哲独家原创5.综合性学习。现在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把它们配对,使之重新变得完整,比如A——doA、两袖清风存正气B、竹菊梅兰可养性C、且喜满园桃李艳D、风吹不动天边月a•琴棋书画自陶情b.莫愁两鬓霜雪寒c.雪压难摧涧底松d.一间陋室透书香B——C——()D——对于广告商用的“默默无蚊的奉献”类改动成语的广告,你赞成还是反对!请发表你的看法。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9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5、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首吊古怀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中的“古人”“来者”指的是。9.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河中石兽》节选,完成1019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6、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古人”“来者”指的是。9.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河中石兽》节选,完成1019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7、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圮:(2)阅十余岁阅:(3)曳铁耙曳:(4)湮于沙上湮:11.解释下列句子

8、。(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讲学家判断断欤??■其,理由是;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用原文填空)(4分)1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