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

ID:4441926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_第1页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_第2页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_第3页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_第4页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绝不是线性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转变依赖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它的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考试评价改革的推进。它的主观条件主要体现在:批判精神的形成;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思维方式的转换;原有教学观念与新教学观念的冲突。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反思日记”制度化;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教学理论学习”自觉化;“教学交流”经常化。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

2、合乎吋代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其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滞后是新课程改革在其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症结。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落后教学观念,寻求转变的条件与策略,便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极其关注的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与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条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绝不是线性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转变依赖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3、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产物,外因是影响性的力量,内因是决定性的力量,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只有具备外因和内因的力量,即客观和主观的条件,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才有可能。(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客观条件1.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要理解反思性教学文化,首先要了解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舍恩于1983年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想教学中的整个过程,而是深究、检测处于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探寻产牛这些问

4、题和困惑的理论背景、教学机制和学校文化等。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不断地发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觉或不自觉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实质上,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教学观念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反思性教学主要突出和反映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和行为,其具有主观性和个体性。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反思性教学文化与反思性教学不同,它突出反思性教学作为教学文化的事实和存在,表现出教学文化的一种反思性的品质

5、与“性格”及教学活动各环节中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反思性教学文化是一种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弥漫”和“渗透”的文化存在,具有客观的性质。有了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不一定形成学校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文化。只有当反思性教学成为每个教师或者大部分教师的行为方式时,反思性教学文化才会真正地形成,并最终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教学文化的基础。1.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基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是以教师参与为基础,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对象的实践性活动。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围绕教学的问题,进行反

6、思、调查、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问题逐步变得清晰,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断得到明确。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教师会果断地改变那些促使其教学行为问题的教学观念,进而寻求和建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观念。因此,学校推广校本教研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提供坚实的平台。当前,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己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然而,我国真止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构,并急需一些支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利条件,比如,教师拥有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和享

7、有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等等。只有校本教研成为一种制度,而不是表面的“文章”时,才会真止给教师带来校本教研的兴趣和动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才具有可靠的基础。2.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推进长期以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一直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广人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受制于考试的影响和制约。“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观念,已经嵌入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并已经成为大家比较赞同的学校教学哲学,这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佐证。笔者认为,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这个逻辑本身并没有问题,考试应该作为教学“指挥棒”,现在是这样,将

8、来仍然会是这样,这是我国国情和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所决定的。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因为失去评价的标准,而会变得混乱,也就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耍指出的是,赞同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只是从它的内在逻辑来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