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

ID:44424379

大小:4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2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_第1页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_第2页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_第3页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_第4页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摘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材是新的,课堂是IH的;理念是新的,方法是旧的;制度是新的,评价是旧的。如何改变这种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切实更新观念、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方法对策《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目前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屮普遍面临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

2、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笔者是一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深感任重道远,要与时俱进,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1.目前农村屮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农村中学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山乡,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学生的基本素养比城市学生差得很远。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讲到下课止。结果是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

3、停留在“穿新鞋走老路”上,没有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具体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1农村初级中学的生源普遍不是很好,由于民办中学的出现和本地区居民不断的迁岀,好的生源不断地外流,以至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影响了教学质量。1.2由于地处农村,对于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感受不够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过于传统,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填鸭式”,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课堂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等的情况,影响

4、了教学质量。另外,部分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准确,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3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泛化”。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过于“泛化”,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容易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认真研究,一是表现在有些教师让学生对一看就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探讨价值,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二是数学教学有很多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些内容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到,例如,在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教学时,教师首先类比相同加数的加法:

5、a+a=2a,a+a+a=3a,n个a相加:a+a+•••+a=na,那么,相同因数相乘:aXa=a2,aXaXa=a3,小组讨论,n个aXaXaX•••Xa=an,这是一种书写形式的规定,不是通过学生探究能够得到的,这样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合作探究得出o1.4评价缺乏针对性。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给予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给予“很好、真聪明、想法很好”等评价,其至当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时,教师也给予表扬,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使表扬失去了应有的作用。2•提

6、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2.1切实转变观念。1.1.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不在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等物质资料,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木精神、数学的基木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対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

7、会实际,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日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牛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如果我们对新课改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改变,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理解课改精神,看清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自身不能对农村的学校和学牛产牛歧视心理,对于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