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44547480

大小:121.9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3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3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丄,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②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其实,我们③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T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④奢华。太史公高呼:“…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Z躯,安用千门万户

2、?”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屮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D.(cuan)(cuan)(cuan)(cuan)奢靡奢靡奢摩奢靡(mi)(ml)(ml)(mi)宁(ning)剩毋缺一饱之需■工(ning)剩毋缺八珍九鼎亍(ning)剩毋缺厉行节约宁(ning)剩毋缺积腋成裘■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①日前②自愿③一直④追逐B.①近期②志愿③一直④追求C.①近期②自愿③一贯④

3、追求D.①日前②志愿③一贯④追逐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莘莘学子B.-饭千金C.谆谆告诫D.聚沙成塔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将于12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A.专家分析,目前屮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

4、最恰当的一项是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苟子,名况,春秋时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苟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集大成者。B.赋是我国古典文学屮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介于

5、诗歌和散文之间。其主要特点在于: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咅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苏轼的《赤壁赋》属于文赋,其较之传统的辞赋,更富于灵活变化。C.词,起于宋且达到鼎盛,故称“宋词”。一般而言,一首词的创作遵照“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原则。按风格来分,词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大类。如苏轼、辛弃疾,就是宋代豪放词的创作大家。D.朦胧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变诗歌的单一形彖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戴望舒、舒婷、北岛、顾城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赋予文

6、献以生命刘德杰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学者就有一种情怀一一创造思想、担当道义。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以发显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研究使命,以关涉“圣贤”与“英雄”这两大中国核心文化概念关系的研究为统摄,体认、把握屮国文化的心灵结构,最后写成《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一书。此书分为上篇“国家意识形态与文化创造”、中篇“感'士'不遇与志'道'风流”、下篇“《文选》与各体文选论考”。与一般文史论著相比,本书的特点是: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注重对文献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的阐发,发掘意识形态对文化创造的支配作用,于是赋予“死文献”以“活生命”。以“大视野”观照“小文献”。中国传统文化本以整体性思维为特色,对中国古代的文

7、史研究追求融通经子、出入文史,以整体视野和融通精神主导研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作整体观照。下篇之《曹操“捉刀”叙事考论》就是以“大视野”看“小文献”的代表之作。《语林》与《世说新语》皆叙“曹操捉刀”之事,不过数十字,但二者存在细微差别。刘志伟以敏锐的学术眼力发现了其间隐藏的文化精义:“《世说新语》对《语林》'捉刀'条的选择眼光,其实正体现了作者对由'英雄'崇拜转为文化审美这种魏晋文化思想变化的深刻把握和认知。”各篇之见解,均来自于对特定历史文化时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