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摘要】目的主要针对胃肠道间质瘤在CT影像屮的特异性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CT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以回顾的方式对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经诊断发现肿瘤发生于十二指肠4例,胃部4例,空肠8例,冋肠2例,空肠与回肠交界位置2例,直肠2例及肠系膜内2例。其中,肿瘤位于小肠处的16例患者屮,有10例曾冇过便血史或是便潜血呈阳性。所有患者中恶性肿瘤18例,约占75.1%,潜在恶性2例,约占8.3%,交界性2例,约占8.3%,未明确良恶性2例,约占
2、8.3%o在CT影像下,24例肿块中有22例均显示为外生性肿块,JL肿块体积较大,在恶性肿瘤中其最大直径可达3-20cm。肿块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囊实性,且实性部分出现了中度强化或是明显强化,此外,冇4例患者的肿块内还查见冇溃疡形成,且溃疡最大径均在12cm以上。结论通过胃肠道间质瘤在CT诊断中的特殊表现,可有效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定位的准确性,并清楚掌握肿瘤及邻近组织结构的情况。【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85文章编号:1004-7484(
3、2013-10-6218-02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一种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由于它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低,所以关于它在CT影像方面的报道也较少,为有效提高CT影像对该病的确诊率,将我院自2008年6月一一2013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分析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4例患者,进行CT影像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59.4岁,病程为2个月-4年不等。所有患者均是通过手术病理分析进行确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
4、部疼痛8例,腹胀4例,上腹感到不适4例,便血6例,做体检或是其他检查时意外发现的8例。1.2方法本次CT扫描使用的是GEHispeedCtiCT机和TOSHIBAAquilion16CT机,扫描方式为均行平扫,扫描时患者应保持仰卧位姿势,然后自上而下的进行断层扫描,扫描时层厚与层距均应控制在5mmo在进行均行平扫时可利用碘海醇或是碘佛醇100ml,经前臂静脉进行团注,团注速率应控制在2.5mls,在
5、才
6、注后动脉期延时25-30s后方可进行扫描,平衡期延时1.5-2min后方可进行扫描。其中采用TOSHIBAAqu订i
7、on16CT机进行扫描的18例患者,行冋顾性重组,将扫描的层厚与层距控制在1.25mm,而后进行重组影像处理。需要注意的是CT扫描及后续的病理诊断,都必须由至少两位及以上的高年资医生共同进行读片分析,从而有效确保诊断的准确率。2结果2.1CT扫描下胃肠道间质瘤的表现2.1.1大小及形态肿块大小的差异非常明显,良性肿瘤的最大径为3cm,而恶性肿瘤中直径为3-20cm不等,其中直径>5cm的肿瘤有14例。肿块大部分为圆形或是椭圆形,有2例患者因肿瘤过大而呈分叶状。2.1.2肿瘤密度22例患者均发现外生性肿块,仅2例患者为腔
8、内软组织密度结节。所有恶性肿块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部分还出现囊实性变化,且有4例患者的肿块内还查见有溃疡形成,实性部分还出现了中度强化或是明显强化。而6例良性及未确定性质的病变密度则相对比较均匀。2.1.3肿块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肿瘤边界清楚且术前准确定位的16例,边界不清楚及术前未准确定位或未确定位置的8例,其中1例恶性间质瘤腹腔还伴有大量积水,其余淋巴结与远处组织间均未见转移现象。2.2诊断的准确率24例患者中经CT正确诊断的12例,准确率为50%,剩余12例患者中,6例为误诊,分别被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小肠淋巴瘤与
9、平滑肌肉瘤,误诊率为25%,另外6例未能做出定性诊断。3讨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仅占胃肠道疾病的0.1%-0.3%,过去山于检查技术的局限性,使临床诊断显得比较困难,因此时常出现误诊的情况,为了有效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现多采用CT影像技术进行辅助诊断。通常情况下按胃肠道管壁与瘤体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分别是:黏膜下型、肌壁间型、浆膜下型及胃肠道外形。此类肿块大部分为膨胀性生长,形状多为圆形或是椭圆形,瘤体过大者可见分叶状生长。同时,肿块还可能出现坏死、出血或囊性改变等,从而导致CT
10、检查时呈现出密度不均匀的现象。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便血及腹部肿块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瘤体大小、发生位置、及肿物的性质等冇直接关系。该病症多发于屮老年人,男女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发病位置多发于胃部其次为小肠,食管与直肠等位置则较为少见,并且多数属于恶性肿瘤,它可通过血行或种植转移到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