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ID:44573127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1页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2页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3页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4页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313000)卢立炳周茹建王宝虎王小军徐俊涛临床上有些腰痛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常找不到明确诱因,有的文献称Z为"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⑴,还有人以各种综合征来命名,如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腰臀综合征、腰肌劳损[3]等。如X光摄片见腰椎骨质增生改变,许多医生便以“腰椎退变”命名之。目前多数学者推测这类腰痛来源于脊神经后支末梢所支配的结构,特别是小关节、椎旁肌、棘间韧带等。它的病变部位应该是脊神经后支在腰椎小关节部位受到刺激、卡压,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戴力扬认为此类下腰痛应称之为“

2、小关节综合征”[4]。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理想者却不多。邵振海等⑸用冷冻治疗1997例取得较好疗效,据报导优良率达到94.4%o但冷冻治疗受设备仪器、临床经验限制,普及推广冇一定困难。我们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采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为了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现作回顾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148例患者,男84例,女64例;年龄27〜73岁,平均49岁;病程1~9年,平均2.1年;单纯腰痛112例,腰痛伸臀痛29例,腰痛伴臀部及大腿后部放射痛21例,全部患者均有腰痛症状。1.2症状体征患者初起以腰痛为主”逐步发展伴有臀部及大腿后侧的放

3、射痛,而皮肤感觉正常,疼痛不超过膝关节以下,大部分患者有后半夜腰痛难以入眠,下地活动后能使腰痛减轻。休格检查有部分患者腰部活动度减少,腰部僵硬,CT及MRI检查无椎间盘突出与膨出,X光摄片可正常,部分患者有腰椎骨质增生或小关节增生肥大。1.3诊断标准参照邵振海[2]与戴力扬⑷的标准,我们认为小关节综合征应符合以下六点:⑴急慢性腰痛,可伴臀部和大腿后部痛,但腿痛不超过膝关节。⑵下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柱节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点。该点是脊神经后支主干的体表投影点,即小关节周围。⑶腰部疼痛或僵直,后半夜或晨起前严重,活动后可减轻。⑷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⑸排除内

4、脏疾患所致的腰痛。⑹脊柱CT、MRI检查止常,X光摄片止常或有腰椎退变或小关节增生。2治疗方法自拟脊舒汤,药用:鹿含草30g、鸡血藤30g、炒续断30g、制狗脊30g>肉欢蓉20g、骨碎补20g、补骨脂15g、威灵仙10g、淮牛膝15g、莱膿子15g>A月扎15g、地黄30-50go每天1剂水煎3次服。素冇便澹者应减少庆蓉、地黄剂量;素有内热者地黄用生地,素有虚寒者则地黄用熟地。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4天。三个疗程为一周期。3治疗结果3丄疗效评定标准①优:腰腿痛症状消失,腰部僵硬感基本消失,2年之内未曾复发。②良:腰腿痛减轻明显,腰部僵硬感明显减轻,夜

5、间或晨起前痛减弱。③尚可:腰痛、腰部個硬虽减轻但仍存在。④差:经三个疗程治疗腰痛、腰硬,大腿后部、臀競部痛无缓解或加重者。3.2治疗结果本组148例,服药最少14天,最多65天,平均34天;1个疗程6例,2个疗程7例,3个疗程235例。依据上述标准,148例患者经第1疗程后,优75例,良18例,尚可30例,差25例,总优良率62.8%(93例)。第2疗程后,优84例,良24例,尚可25例,差15例,总优良率73.0%(108例)。第3疗程后,优116例,良18例,尚可7例,差7例,总优良率90.5%(134例)。结果见下表。各疗程疗效观察例(%)疗程例数优良尚可

6、差优良率(%)第1疗程14875(50.7)18(12.2)30(20.3)25(16.9)62.8第2疗程14884(56.8)24(16.2)25(16.9)15(10.1)73.0第3疗程148116(78.4)18(12.2)7(4.7)7(4•刀90.54讨论非特异性腰痛由于病因复杂及临床对此认识的不足,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成为世界性公认的棘手问题[6]。相当多的患者被简单地以“腰肌劳损”给予长期服用止痛药对症处理。较新的研究认为单纯腰痛病因是脊神经后支受刺激而采用封闭或冷冻技术治疗⑸,但远期疗效尚未肯定。Peck[7]首先报告了腰舐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

7、征是引起慢性腰病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骨筋膜间隔压力增高是病理的结果,不能反映真正的病因。戴力扬[4]认为是小关节部位的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卡压,从而引起炎症反应,能较客观地反应病变部位,我们认为是比较科学的,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陈志伸⑻等在新尸体上测定腰椎做三维运动时伴随小关节的活动脊神经后支所受的压力,发现其主干段应力最大,最易受损,L2更加明显,说明小关节的过度异常活动或有小关节结构改变势必影响脊神经后支,从而引起病理变化产生腰痛症状。对于本病的诊断标准应建立在正确的病因病位的认识基础上,本文所述标准是参照邵振海[2]与戴力扬⑷的标准,并结

8、合临床体会综合而成,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