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

ID:44630987

大小:40.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_第1页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_第2页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_第3页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_第4页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气滞型、瘀血型、阴虚型、虚寒型患者治愈有效率占95.38%O不良反应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对溃疡病的诊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重点,多角度全面认识病因病机。中医价格低廉,患者易于坚持治疗,是一种治疗本病较好的临床选择方案。【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内的消化道溃疡性疾病,由于其病位较深、病情复杂、病势较重而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和

2、生命,因而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成为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2005-03-2010-8,笔者以敛口生肌、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S365例患者均为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符合《内科门急诊手册》诊断标准。男52例,女13例;年龄19〜70岁;病程6个月〜25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41例,复合性溃疡5例;43例为初发病例,22例为复发病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气滞型23例、瘀血型14例、阴虚型17例、虚寒型11例。2治疗方法①气滞型:香苏散加味。药物组成:苏梗10g,香附8

3、g,陈皮10g,半夏10g,厚朴8g,枳壳10g,佛手12go加减:烧心、泛酸者,加海螺虫肖、瓦楞子、海蛤壳。②瘀血型:失笑散加味。药物组成: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15g,延胡索15g,枳壳S310g,青皮10g,砂仁10g,檀香6g,生甘草3g。③阴虚型:益汤合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怀山药20g,玉竹10g,石斛10g,川楝子6g,延胡索15g,白豆蔻6g,生甘草3g。④虚寒型:黄茯建中汤加味。药物组成:炙黄^20g,桂枝8g,白芍20g,炙甘草5g,生姜6g,大枣12g,饴糖30g,乌贼骨15g。服用方法:ldl剂

4、,水煎服。治疗期间忌食过冷、过热及辛辣食物。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按期复查胃镜。在胃溃疡患者的溃疡边缘及病灶部位行活检,以防恶变,同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治愈:冃月完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Hp检测阴性,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胃舵痛消失,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愈合,Hp检测阴性,并随访半年以上未加重。有效:胃月完痛明显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溃疡范围缩小50%以上,Hp检测弱阳性。无效:胃月完痛及其他临床症状、胃镜复查、Hp检测无改变。4结果气滞型: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

5、1例。瘀血型: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阴虚型: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虚寒型: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占95.38%o不良反应:腹泻2例、皮疹1例,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5讨论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失衡,是消化性溃疡发生或复发的重要机制。其临床特点是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月完痛”、“胃痛”、“心下痞”、“呕吐”、“心痛”、“吞酸”、“吐血”、“便血”、“胃痈”范畴。它多由肝胃郁热、忧思郁怒、肝气横逆犯脾、脾胃虚寒、瘀血停滞、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生冷,致使脾胃升降失调

6、、气机不利、腑气不通而发病。其疼痛部位虽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甚为密切。当前西医常用抑酸制剂、黏膜保护剂、抗生素联合运用的治疗方案来治疗该病,治疗效果不满意,1年复发率仍高达80%以上,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治复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脾虚是消化性溃疡之本,而肝郁是标,基本病机为脾虚于内,肝气横逆之,气郁可化火,久病可入络,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所以治疗以理气和胃、温中健脾、理气活血为主,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关键在于辨证,分清寒热虚实。不论何种类型,或治本为主、或标本兼治、或急则治标。但不论是消滞、行气、化瘀、清热、除湿、祛寒

7、,均应不忘治本虚。要中病即止,切勿克邪过分而伤正。此外,治疗用药过程中,对病人的饮食、劳逸、精神因素等方面,都不可忽视。香苏散加味,方中苏梗理气降逆;香附行气活血;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厚朴、枳壳、佛手行气和胃止痛,宽中消痞除胀。全方配合能理气和胃止痛。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方中沙参益胃生津;麦冬、生地黄滋阴清热,润肠通便;怀山药益气养阴,用于脾虚食少;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白豆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诸药合用滋肝阴以和胃,正切中病机。黄英建中汤加味,方中黄英补中益气;桂枝温中通络;白芍、炙甘草、饴糖缓急和中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

8、胃;乌贼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