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

ID:44641149

大小:38.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_第1页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_第2页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_第3页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_第4页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畜牧渔业论文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55G01);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0A406);烟台科技发展项目(2013LGS002作者简介:盛宝利(1983-),男,山东烟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型海藻类幼苗培育工作。E-mail:[emailprotected]o通讯作者:潘金华(1982-),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型经济海藻的遗传育种。E-mail:[emailprotected]oD01:10.3969/j.issn.l00

2、4-6755.2016.10.014生产中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预防与治疗盛宝利,王青岩,张壮志,潘金华,曲善村(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海藻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海带是我国海藻养殖的主要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工养殖的海带年产量可以达到80余万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养殖规模最大、养殖产量最高的经济海藻。海带栽培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海带的生态学和人工养殖做了大量硏究工作,但对其病害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和工业污水的大量

3、排放,海水污染严重,赤潮频发,育苗环境也在不断恶化,海带幼体畸形病逐年加重,给育苗企业和养殖单位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重创藻类产业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幼体畸形病的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多年来海带育苗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观测,对海带夏苗畸形病的主要病症、病因进行了剖析,并将生产实践应用中效果较好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海带夏苗培育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症状海带幼苗畸形病的症状和发病特点在幼体的各生长发育阶段是不一样□□的。配子体阶段,雌雄配子体发病初期的症状是生长迟缓,原生质体收缩,岀现质壁分离,严重时原生质体收缩到细胞中

4、央,形成几个透明的或黑色的小球,最后分解,剩下细胞壁空壳而死亡;或者细胞壁爆裂,原生质溢流至细胞壁之外。配子体一般在采抱子后5〜9d发病,原生质收缩等严重病症来势迅猛,多在1~3d内死亡,且传染性极强。1.1卵形成的阶段发病的卵自突岀部收缩或整个卵收缩而不能排出。有些卵即使排出,也不能正常附着在卵囊基部而流失,最后仅残存一些空卵囊。在形成受精卵后,发病的受精卵在延长过程中出现生长缓慢,细胞分裂时间延长,原生质体收缩或膨大,最终分解死亡。1.2幼抱子体阶段发病的受精卵在延长过程中岀现生长缓慢,细胞分裂时间延长,原生质体收缩或膨大,或幼胞子

5、体不能正常细胞分裂,或分裂后细胞排列不整齐,局部膨大或缩小”形成畸形抱子体。2病因分析海带幼苗畸形病的病因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生物致病,主要是指褐藻酸降解菌和硫酸还原菌;二是光线致病,即光线的变化幅度过大或光线过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三是种菜成熟不好导致配子体质量差而导致病害的发生。笔者认为幼体的发病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某一单一原因引起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微生物和光线两个方面对海带幼体畸形病的防治进行阐述。3防治措施3.1育苗设施消毒育苗生产开始之前,在车间曝晒的基础上,对车间及整个水循环

6、系统进行漂白液消毒,尤其是发生过配子体阶段病症的车间,最好是采用较高浓度的漂白液进行浸泡处理24h以上,如果时间上允许,浸泡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祛除了往年的致病菌。泡完池的漂白液溶液最好经过硫代硫酸钠中和后再排出,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2种海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度好、抱子囊面积大、经济性状优势明显的海带作为种海带,以海带表面的抱子囊粘膜刚刚破裂为最好z或者是有少量放散的抱子囊亦可。3.3种海带的处理经检测,褐藻酸降解菌大量存在于腐烂的种海带上,因此种带的处理是防止微生物致病的重中之重。种带运回后先进行简单的清洗,然后将

7、腐烂的部位用剪刀清除干净,这一步一定要清除彻底,尽量做到不留死角。最后将处理好的种带再进行两到三遍的仔细擦洗才能放入放散池中进行放散采苗。3.4培育措施以往根据海带育苗前辈们的经验,畸形病畸形病一般多发生于抱子体2~4列期间,8列以后就不再发生。但近年来由于水质条件的不断变差,畸形病的发病时间及时间跨度也在不断延长,笔者在2008年是就遇到了在1mm时孑包子体仍然在发生细胞畸形。在前文致病原因方面笔者个人观点是认为畸形病是细菌和光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光线应该是诱因或者说是主要因素。因为经检测表明只有当褐藻酸降解菌的数量级达到106时才

8、会致病,但普通海水中其存在量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只有当病害大面积爆发时才会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因此在育苗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的基础上,如何控制或减少发病幼体数量就成了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光线。主要是通过调节光线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