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

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

ID:44663599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_第1页
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_第2页
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类[[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索上饶县中学郭丽萍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有效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來,如何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成了很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我也对如何使化学新课程改革有效化有几点口己的看法。首先,接纳新课程、新教材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对于新课程、新教材,应该用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只有接纳新课程、新教材,才能用研究甚至欣赏的眼光來看待新课程、看待新教材,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相反,如果以排斥的态度来看待新课程、新教材,必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研究,因而也就无法领悟新课程的要求、新教材的特点和长处,也就无法

2、很好的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对新课程改革抱着反对态度的老师是无法适应课程改革而且是在阻碍着课程改革的,这样的老师是不可能有效开展化学教学的。其次,必须具有强烈的课标意识。所谓“课标意识S就是脑袋中时时想到课标,用课标这一纲领性文件来指导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们深入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如何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呢?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例,我想,大家应该至少要从三个层次上去研修:(1)通读。对于许多老师來说,都是第一次接触课程标准的。拿到课标了,建议老师们先去通读“内容标准覽通过通读,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定位、包含内容,了解各个内容

3、在不同板块(在化学1、2和选修模块)屮的要求。这不仅为总体把握内容标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方向。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出现,这就有必要弄清该内容在必选和选修中的各自要求。如原子结构知识——在必修1和必修2中都涉及,原电池内容—在必修1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均涉及,但我们会注意到,在不同的模块中,同•内容的要求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明确差异是避免选修教学过深、过难的“法宝S(2)研读。在通读的基础上,逐条学习各个主题中的内容标准。此时,不仅要明确各个主题包含哪些内容,更要理清相关内容的关系或定位。如《化学1》主题三

4、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要涉及常见无机物相关知识,可课程标准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内容也安排在这里。显然后者不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揣摩“课标”如此安排的意图。同样的,元素有100多利I,课程标准为何只是明确提出Na、AkFe、Cu和CkN、S、Si等八种元素?又如,课程标准为何不设立“有机化合物”这一模块,而是将有机化合物安排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中?这样的安排和传统的有机物的学习有怎样的差异?等等。只有精心研读,用心感悟,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从而有效的开展教学;(3)结合备课回头读。备课时,应

5、该根据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再次阅读“内容标准”,做到明确课标对该内容在所在模块中的要求。这一“回头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自然能感觉出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我们有多少老师,将习题集奉为教学的“最高指示”,而将“课程标准”这一真正的“最高指示”放在一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第三,把研究栏目功能及其教学策略作为备课着力的关键。一打开课本,老师们将会发现,新教材和过去教材相比,一个重大的不同是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栏目。在新教材中,设置了“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

6、应用”、“概括•整合”等活动性栏目以及其他一些资料性栏目。老师们应该明确,这些栏目不仅仅是一种摆设,而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而且,不同的栏目具有不同的功能。为有效地发挥栏目的功能,备课时,势必就要研究栏目提出的任务、所承担的功能,并在明确任务和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第四,我们在教学屮还要了解、思考和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1)初中化学教学究竟要求到什么程度?高一新生具有怎么的学科基础?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老师们去学习研究i下初中课程标准和初中教材;(2)老师们老是担心高考怎么考。我想,关注高考是必要的,可关注高考哪些方面?是所考知

7、识点还是什么?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考试题屮的要求和体现如何,这是我们老师们所陌生和头痛的问题,至于知识要求,当然应该关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一定不会超越课程标准的要求;(3)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学生些许活动后,必须认真做好归纳整合工作。通过归纳整合,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等,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