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

ID:44687602

大小:862.0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从“理想”到“现实”的实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2、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6.评价(1)必要性:①从历史背景看,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②从苏俄自身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十分薄弱,再加上一战的破坏,只能用特殊措施保卫革命果实。(2)不良后果:①余粮收集制既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②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政府控制过于严格使资产阶级站到反革命一边;③取消商品贸易,否定货币和价值规律,使投机猖獗,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3、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4.特点(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

4、形式存在。5.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探索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的探索史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①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②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

5、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郑寅达等《世界通史(第三编)》史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③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④农民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⑤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⑥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

6、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合理性?(2)根据史料二,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你认为列宁的思想存在什么局限?(1)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①“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②“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是指其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2)史料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和列宁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③“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是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④“农民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利

7、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⑤“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国家控制经济命脉⑥“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因此违背经济规律。但它为极端困难条件下战胜敌人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保障,因此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2)特点: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局限:没有摆脱无私有制、无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