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ID:44694668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踏上教师岗位一年,在三尺讲台上经历了不少考验,尝到过一些甜头,收获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对教师这一平凡却被赋予伟大使命的职业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刚开始授课,由于缺乏经验,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我习惯于借助《鼎尖教案》等参考书,对其中的教学流程亦步亦趋,很少在教学中注入“自己的东西”。但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过:“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思想的火种”,又怎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呢?我想,“思想的火种”必得从文本解读中来。解读文本,应该有

2、一个基本的来回——走进去,再走出来。所谓走进去,就是要理解文本的原始本意,结合历史背景,走进文字背后,感悟价值;然后又要能够走出来,结合时代特点,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文本的跨时代价值。走进去,就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而走出来就是要思考“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首先,我们要将自己视为一个平凡的读者,沉下心来反复细读文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读出时代轮廓、读出人物形象,通过品词析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字里行

3、间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我们一定依据教材选编意图,再联系作者为文的处境潜心研读,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文本,就要先问问自己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用语文教师的敏感捕捉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其次,我们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以教师的视角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这种创造基于新课标之上,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

4、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教师的解读规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以教师的视角解读文本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结构,品味精妙构思。文本细读,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是不容小觑的,我们要善于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从语言入手发现关键处,从而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进而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例如四年级下测的《麦哨》,课文两次写了麦哨,“‘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

5、,那么柔美。”采用前后呼应的结构编排,构成形式上的美。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也采用前后呼应形式,就能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文本形式美,又在对麦哨声的反复吟读中体会到麦哨本身所具有的暗喻意义:表达的是孩子们的欢快,表达的是孩子们童年美好的生活。一、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章的语言,语言承载着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中所捕获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

6、文本的核心价值。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四年上册的《白鹅》,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高傲”,如果我们在解读时抓住这个“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就可以引导学生纷纷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二、揣摩细节词句,细读品析,品味语言特色。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突出重点,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

7、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最终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遵循课标要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标》要求,教师不必系统地讲授修辞知识,但一定要引导随文学习一些常见的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表达方式,四下的《桂林山水》排比的表达方法,如应让学生体会排比的表达方法,再进行仿写排比句这样的小练笔。三、立足编者意图,联系时代背景,品味文本主旨。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我们一定依据教材选编

8、意图,再联系作者为文的处境潜心研读,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等等去解读文本,但要注意不能用文本外的材料去证明文本中的观点,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立足于编者意图。最后,教师不仅要考虑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