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ID:44750739

大小:4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7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_第1页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_第2页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_第3页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_第4页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区域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而再此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规划理论,其中区域规划原理的也在城市规划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区域规划在很多地方都有运用,并且是规划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关键字: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一、区域规划理论概况及由来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

2、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前苏联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具有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性质的广义的区域规划的国家。世界各国区域规划的发展与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的区域规划始于对经济发展迅猛超常地区基础设施的统一协调性规划,如美国的纽约城市区域规划(1929年)、苏联的顿巴斯矿区规划(1934—1936年)等。

3、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急剧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的广泛应用,迅速改变了原有的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工业和交通设施高度集中,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空气、水体等环境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等等,导致社会经济区域空间组织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为了建立和保持区域生产、生活的适宜条件和状况,各国的区域发展纷纷提出了要对经济社会的地域结构进行重整。由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与手段,成为区域立法和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法令和区域政策的基础,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二、区域规划的内容、

4、发展及评价区域规划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生产和生活体系。具体说:就是在规划地区,从整体与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生产力和居民点,全面安排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中有关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发展速度快,为居民提供最优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其中包括一下几个部分: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在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必须对本地区的资源作全面分析与评价。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

5、力的合理布局是区域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3.拟订地区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4.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5.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概括起来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区域规划主要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自50年代起,结合新工业基地和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建设,广泛开展此项工作。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

6、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去过与对话收到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规划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尤其是以1945年以来达到顶峰。早期的区域规划往往以经济目标为根本内在驱动,即使涉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也大多难以落实。而随着规划的逐渐成熟,将从经济单目标型转向综合目标型,社会公平、区域平衡、生态环境可持续成为衡量规划方案的重要尺度。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对于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言:“国家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和落脚点是一国内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内产业集群,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

7、竞争优势的培育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三、区域规划在建设活动中的实践中国的区域规划是从国外学习而来的,就以第一个针对区域规划进行实践的城市——武汉为例(1945年)。图2.大武汉地形图(1944年)图1.武汉区域图(1945年),途中标明了“武汉区域”、“大武汉市区”和“武汉市中心”的范围武汉区域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将武汉区域划分为三级:“城市中心区”、“大武汉市区”与“武汉区域”(图1)。这三级划分,强调了大午饭之建设应以防洪为基础。另外还使市中心区域形成“母体城市”,武汉区域内个市镇为其“子体”,子体外围以绿色地带,采用“近代大城市疏

8、散规划之原则”,形成“多点式发展”。疏浚长江、重视港埠建设,按照国父实业计划疏浚长江下游,使海轮可以终年直达武汉,武汉与上海将视为“海上双城”。交通方面,建设市内外交通分开。且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