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

ID:44845556

大小:27.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31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_第1页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_第2页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_第3页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_第4页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石恒隆运营模式对比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恒隆、黑石、凯德商业运营模式分析研究2014-04-1614:22·投资    阅读:294119  摘要在住宅市场去投资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房企纷纷转投商业地产。尤其是缺乏人流和资金流支撑的二三线城市,已累积了相当多的商业地产泡沫。2011年北京商用物业新增面积108.42万平方米,而沈阳在建商业项目700万平方;成都去年立项和在建城市综合体超80个,总量达千万平方。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行业周期,如何利用资金杠杆,如何寻找最佳商业模式等,成为业届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住宅市场去投资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房企纷纷转投商业地产。尤其是缺乏人流和资金流支撑的二三线城市,已累积了相当

2、多的商业地产泡沫。2011年北京商用物业新增面积108.42万平方米,而沈阳在建商业项目700万平方;成都去年立项和在建城市综合体超80个,总量达千万平方。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行业周期,如何利用资金杠杆,如何寻找最佳商业模式等,成为业届亟需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对商业地产标杆企业重新进行了研究。为方便讨论,现以资产负债表之轻重划分为三大类。大全实用文档  标杆一:重资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恒隆  恒隆地产的母公司恒隆集团成立于1960年,1972年10月在香港上市。2011财年公实现营业收入为51.6亿港币,净利润为57.9亿港币。2012年市值1145亿港币(华润

3、置地的市值为804亿港币)。  主要业务重点是商业物业之持有和开发;购入最佳土地,雇佣顶级建筑师行打造出最高质量的物业,并进行精细化运营。大全实用文档  恒隆的目标是成为香港和内地市场最优质的地产发展商,是内地业务的先行者,目前业务中心逐步向内地转移。2011年内地业务占比已达54%(以收入计),其中尤以商业为重,内地商业租金收入占比超过70%。  发展历程  发展至今,恒隆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60年-1987年,即恒隆地产前身。公司创办以住宅开发为主。1972年上市后逐步向出租物业转型。1972年租金收入仅占公司经营收入的10%,而到1977年,这一比例增

4、加到45%。1981年,恒隆因为过激争夺9个地铁建设项目,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1982年,曾经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风险。  这一阶段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利用公开发售股权完成融资;用途用于住宅开发并增加持有型物业。  第二阶段:1988年-1997年,即上升周期扩张持有物业。为了顺应90年代初香港地产的快速上升趋势,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张出租物业,并想先进军大陆。1991年陈启宗先生接任主席职位。期间完成了上海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大规模在香港收购出租物业,1993-1996年出租物业由40万平方米增加到70万平方米。1996年下半年,恒隆感到楼市泡沫愈演愈烈,在金融危机前成功

5、高价抛售资质欠佳的物业。大全实用文档  这一阶段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总计在资本市场上融资90多亿港元;其二,繁荣的租赁市场为公司贡献累计100多亿港元的资金;其三,高价抛售资质欠佳的持有型物业,实现30多亿港元的资金回笼。  资金用途主要是增加持有型物业。值得一提的是,这阶段的标志性时间是,1994年抢先进入大陆商业地产。  第三阶段:1997年-2004年,即调整期进军开发物业。  利用香港楼市长达7、8年的低迷期,并基于楼市会再度繁荣的判断,逆势开始大规模投资现金流好的住宅地产,并耐心等待时机。同时,规模化的出租型物业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有效支撑了公司的发展。 

6、 这一阶段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方面,其一,高峰期的售楼收益和出租物业的现金流支持,1998年-2004年间出租业务共计贡献了76亿的经营溢价;其二,累计贷款接近400亿港元。  资金主要用于大规模发展开发性住宅地产。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1996年,经济危机前高价抛售物业;二是2005年,宏观调控时收购土地。大全实用文档  第四阶段:2004年-现在,即持有物业的跨越发展。2004年后随着香港楼市的逐步回暖,恒隆通过出售前六年积累的大量开发型物业实现资金回笼。同时,开始利用其在开发物业上的套利在内地商业地产市场扩张。2005年沈阳地块,2006年沈阳、长沙、济南地块,以及2

7、009年初无锡大连地块。  恒隆计划并开始在内地建十余个商业地产项目,每个项目投资额在20-25亿元之间,总价200-250亿元。  这一阶段的资金来源是两个方面,其一,出售开发项目的资金回流,稳定的现有租金收入支持;其二,资本市场通过增发、发债、银团贷款等共融资250亿港元。  资金用于跨越式在内地扩张持有型物业。  核心优势  第一、对行业周期的精准把握。1997年危机前大规模抛售套现,1999年进军大陆市场精耕细作,2007年危机前适时收手并在危机后又逆势扩张;第二、极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