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

ID:45025944

大小:111.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7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1∕T 2406-2015 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150B5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406—2015裙带菜中间育成技术规程2015-01-22发布2015-03-22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406—2015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大连海洋大学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延明,尹东红,孙丕海,梁峻,由学策,孙俭,张晓芳,刘明泰,曹淑青,宫海宁,王刚,韩蕾,吴鹏宇,杨军。本标准于2015年01月22日首次发布。IDB21/T2406—2015裙带菜中间育成

2、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裙带菜中间育成的海域条件、幼孢子体及配子体、出池准备、幼苗出池、中间育成和运输的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裙带菜中间育成。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T5283-2004裙带菜养殖技术规范3海域条件水深≥15m,以20m~30m最佳,宜选择潮流通畅、风浪小、浮泥少、水质肥、污损生物少的海

3、区,且符合GB/18407.4要求。尽量避开经济动物养殖筏区。3.1水质条件海区的适宜水温宜在18℃~23℃范围内,盐度30~33,且相对稳定。水质应符合GB/T11607的规定。3.2海流流速海流流速在20cm/s-40cm/s之间为宜。4幼孢子体及配子体4.1规格幼孢子体≥70μm,以150μm~200μm为宜。4.2质量幼孢子体及配子体体型完整、舒展,在附着基上分布均匀,颜色呈鲜嫩的浅褐色。幼孢子体2列~4列细胞,密度30株/cm~40株/cm。配子体受精率≥20%,密度180个/cm~300个/cm。5出池准备5.1浮筏整理1DB21/T

4、2406—2015在已选择的海区内对浮筏进行整理,清理浮筏上的污损生物;浮绠每隔3m-4m绑一个的浮球。其他可参照NY/T5283-2004。5.2工具与物资吊绳为直径4mm~5mm的聚乙烯绳,壁纸刀、坠石及其他工具与物资。5.3光照强度调节出池时间确定后,提前3d~6d光照强度逐渐调整至2500lux。5.4其他事项出池前,换水温差≤1.5℃。出池时间确定后,提前1d~2d把苗绳一端顺着苗帘架一侧用刀割断,把坠石绑在苗帘架上。坠石配重400g~700g,根据海区指标调节,参照7.3。6幼苗出池6.1出池时间海区的海水温度≤22.5℃,幼孢子体≥

5、70um,海面无较大风浪时可以出池。6.2垂挂水层表1室内幼孢子体、配子体状态与出池后垂挂水层的相关性幼孢子体状态配子体状态垂挂水层规格(μm)密度(株/cm)成熟度(%)授精率(%)密度(个/cm)(m)2004020203001.8-2.22004040-60402001.5-270-12050≤20203002.5-370-12040≥40402003-3.2注1:配子体成熟度(%)=♀形成明显的卵囊,♂形成明显的精荚且在光与水温刺激下能排放的配子体个体数/配子体总个体数×100。注2:受精率(%)=孢子体/成熟的配子体×100。7中间育成

6、7.1苗帘运输可以使用吸水材料包裹或遮蔽苗帘,并在运输过程中,泼洒与苗帘温度相适宜的海水来保持其湿润状态。7.2垂挂方式7.2.1有规律的横流筏区浮绠与海流流向成角度80度-90度的横流筏区,宜把苗帘架两端的吊绳分开成“倒梯形”方式绑在浮绠上,2DB21/T2406—20157.2.2无规律的横流筏区海流流向与浮筏夹角小于80度,且海流流向变化大的海区,可以采用“三角形”方式垂挂。7.3坠石配重要求流速>30cm/s的海区,坠石配重500g-700g。流速≤30cm/s的海区,坠石配重400g-500g。7.4日常管理7.4.1日常观测做好取样观

7、察、水温与气象记录。每天要取样观察,测量孢子体成活率及生长速度,观察海区配子体授精情况及苗绳上的污损生物,每天测量涨潮与落潮海水温度。7.4.2苗帘管理做好苗帘整理及浮泥清理工作。浮泥较多的海区,早期苗帘摆动1次/d-2次/d,直到幼苗长到0.5cm。摆帘方法有两种,一种顺流在水中前后摆动;另一种用手抓住苗绳自由端用力摆动。7.4.3水层调节幼孢子体规格在200μm以上时,垂挂水层1.5m;幼孢子体1000μm且≤20℃以时,垂挂水层1.0m。7.4.4施肥在海区育成期间采用挂、泼、浇三种方法施肥,其中挂袋方法为最佳,每袋200g-300g尿素,

8、绑在苗帘吊绳上。7.5病害防治7.5.1杂藻的防治硅藻与红藻对幼苗的危害大,可采用搓揉、摔打苗绳等方式去除;红藻的大量出现时,后期可以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