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

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

ID:45065653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9

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_第1页
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_第2页
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_第3页
资源描述:

《冉庄地道战旧址参观感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疾驰,两旁麦田错落有致,临近麦子成熟季节,一片丰收景象。谁曾想到,在这朴实而又平静的广袤平原上,曾因抵御外敌入侵,中国军民在此布下雄兵百万,作战生产两不误,既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又极大地支援了后方,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初夏,我们一行数人参观了华北明珠——冉庄地道战旧址。到了景点,老远就看到陈列馆杨成武将军几个雄浑有力的题字“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厅内许多人物图片,英气逼人,仿佛一个个英雄的化生,向我们走来。进入展厅,如同走进了一道历史长廊。现代化的灯光、3D技术、图片,再配以生动的文字说明、实物展示,

2、将游客带到了那段烽烟四起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凶暴、残忍,中国军民的勤劳智慧、英勇顽强,在一个个的展厅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一边是装备精良,武装到了牙齿的日寇,另一边是缺衣少粮,武器落后的中国军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中国军民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凭着满腔热血与集体智慧,巧妙利用地道构筑了一道新的长城与敌军周旋,既保护了自己有生力量,又使日军处于被动,处处挨打,八年抗战,将日军逐出中国,我不禁对地道战发明者暗暗钦佩起来。“这就是当年为抗日挖的地道,长约1.8公里,地道蜿蜒曲折,功能齐全,为打击敌人和保存自己提供了保障。”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

3、进入了地道,地道平均高度为1.70米,一次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最窄的地方高约1.62米,必须要猫着腰才能通过,有的地方甚至要蹲着才能通过。地道里岔路口众多,四通八达,倘若进入者对地形不熟,迷路浑然不知,处处都是墙壁,到处都一样……“难怪敌军每次进地道“围剿”都是有力使不上,无功而返,甚至还被包了‘饺子’……”一位老者对这座奇特的“地下长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是啊,对于敌军而言,进了地道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就意味着灭亡;而相对于中国军民,地道就是一座天然的打伏击场所,作战灵活机动,进退自如,消灭敌军如同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在这座由中国军民万众一心构筑的铜

4、墙铁壁面前,即使是当时最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也不曾前进一步。它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中国军民是不可战胜的,谁要发动侵略战争,我们一定叫他灭亡!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短暂而具有意义的游览。告别了地道的特殊环境与空气的稀薄,我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冀中平原日落的壮观,我仿佛又依稀看到了一个个地道战英雄在平原上驰骋的身影,不觉有了一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阳”的自豪感。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革命前辈的声息,似乎在劝逾世人:江山来之不易,千万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

5、千百万……”豪壮的歌声此刻又在我耳旁响了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