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

ID:45134703

大小:168.8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至于那些贫穷人家,父母年老,妻子儿女瘦弱不堪,逢年过节无钱祭祀祖宗鬼神、赠人路费

2、、聚集饮食,吃喝穿戴都难以自足,如此贫困,还不感到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比拟的了。”“没有隐居岩穴却有着奇士的行为,而长期处于贫贱地位,妄谈仁义,也足以值得羞愧了。”材料体现了作者对追求财富的鼓励。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2.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

3、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元代分省建置……黄河之险……长江之险失……流贼……起……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即可排除AC两项,选择D项;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度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4、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其所盛种粒……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其描述的是一种播种的工具,B项是耧车,是西汉时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4.《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指的是用青铜做武器,“恶金

5、(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指的是用铁做锄、斤等工具,用来进行耕作,显然是讲用铁器做农具,但没有说到铁器是最早用做农具,故排除C项,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到武器和农具的材料来源,不能说明手工业发达或农业的精耕细作,排除BD两项。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冶铸业5.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试

6、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中国人对外界了解得很少,其根本原因是应从经济考虑,即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6.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道家 C.法家     D.儒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墨

7、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但是这在战国纷争时代,确属“逆势而动。故选A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和早期儒学7.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答案】A【

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其有效信息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