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

ID:45183318

大小:2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第1-11题为地理,第12-23为历史,第24-35为政治,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2.中国古代某朝代,皇帝和太子同时暴亡,如果你是当的辅政大臣,你主张立谁为皇帝才会得到朝野普遍认同A.二皇子手握重兵,军功卓著B.三皇子才兼文武,朝野同钦C.四皇子温文尔雅,皇后宠爱D.皇太子遗下一子,年纪尚幼13.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A.疆域领土的大统一B.指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C.皇帝代表天统治天下臣民D.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

2、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废除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尚书省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由丞相节制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策15.中国古代书籍成为商品大量出口外国,最早不可能早于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16.“徽商”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道光咸丰之后日趋衰落。由此推断“徽商”“贾儒结合”的实质是A.近代商业

3、与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日趋衰落C.传统商业日趋衰落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17.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18.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官营织造作坊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19.史

4、载:明太祖曾将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语句是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20.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安德烈-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近代目自然科学的代表人之)这反映了A.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依然落后于中国B.《本草纲目》在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C.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是彼些隔绝的D.中国的封建制度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1

5、.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中国古代学者有着与之相同认识的有①孔子②庄子③朱熹④李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2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图4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2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6、”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二.综合题38.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材料三、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

7、,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魏源:《圣武记》卷12)。”材料五、“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

8、乌得而不弱?”“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注: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2“郡县论九篇”,中华书局,1959年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3分)(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