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

ID:45295873

大小:160.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学习重难点】:1.地球公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3.地球公转轨道中二分二至日点和近日点、远日点的判别。【课前教材自主梳理】: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

2、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上。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⑫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

3、______位置不同。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____。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4、。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____夜____,纬度越高,昼越____,夜越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____夜____,纬度越高,昼越____,夜越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____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____

5、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________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探究点一 地球的公转(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变为0°或90°后,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  【考例探究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2)A为______星,B为________面;C为____________面。α、β二角中,_____________为黄赤交角,度数是_

6、_______。(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基本不变。(5)由于__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探究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xx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xx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

7、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1.你能结合上图帮赵亮分析一下原因吗?  2.“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有何区别?  【规律总结】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

8、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除按公式H=90°-

9、α±φ

10、计算外,利用图示法也非常便捷。如右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40°-10°)=6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5°)=56.5°。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此时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计算楼间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