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

ID:45391323

大小:70.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III)一、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48分)1.“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C.出现了“诸子百家”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

2、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3.《孟子·离娄上》中说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说明孟子(  )A.与孔子的思想完全相同B.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C.不承认等级差别的存在D.只要求统治者具有“仁”的思想4.“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对荀子所说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

3、,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5.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6.《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内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主张小

4、国寡民B.反对人际交往C.不利社会发展D.主张积极革新7.韩非子在《韩非子·大体》说道“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这说明他注重(  )A.实行仁政B.以法治国C.绝对权威D.无为而治8.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③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A.①②  B.①②③  C

5、.②③④  D.①②③④9.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10.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侯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11.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

6、,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仁”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2.孔子的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B.被溢美的

7、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1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B

8、.“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15.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