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

ID:45399243

大小:96.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强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有着赏雾的传统,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神秘、迷离、缥缈、空寂,雾的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可不知从何时起,美好而纯净的雾,离我们却越来越远,再难寻觅,取而代之的,变成了“雾霾”、“灰霾”。那么我们常说的“雾都’’中笼罩的究竟是雾还是霾?从xx年底开始,一直被公众热议的PM2.5和雾霾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

2、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二是空气中有凝结核。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从古对今都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十雾九晴”、“雾得开,三天晴,雾不开,冷死人”、“大雾

3、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籍《尔雅•释天》中对霾的解释是“风而雨土曰霾”。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扬沙”、“尘卷风”、“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在当时的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地区这样的霾并不少见。而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年前:xx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青年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Haze”直译为“灰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

4、范》中对“霾"的定义。xx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一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霾和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

5、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按个数计算,每立方厘米的大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数量可能上亿;按个头计算,它们的粒径大小可从几个纳米到100微米。颗粒物的概念对于公众来说可能较为陌生,但它的组成部分——PM2.5则在xx年迅速蹿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

6、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xx年底,这一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大气环境化学专业术语入选了xx年民生专题十大流行语;xx年7月,PM2.5被收录入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xx年第11期)1.下列对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B.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为“大量极细

7、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C.xx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霾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O公里,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D.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一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

8、大的时候,形成的大多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B.雾是指近地面空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C.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雾和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