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ID:45454129

大小:36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IV)xx11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A.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B.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C.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答案】C【解析】春秋五霸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须得到天子认可,这实质上说明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已经成为共识,故C项正确;春

2、秋争霸和三家分晋等说明此时的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已经没有什么控制可言,故B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D项错误。2.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3、,C正确;材料反映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体现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得出材料的主旨,分析解答。3.“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下列治国理念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C.“致安之本,惟在得人”D.“天下为主,君为客,万民为事”【答案】B【解析】【详解】地图信息是西

4、汉的郡国并行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梭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是唐太宗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天下为主,君为客,万民为事”是清初黄宗羲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首先由图片判断出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然后从选项中选出属于西汉的治国理念的选项即可。4.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接触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

5、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B.明朝对西方文明实行兼容并包、吸收改造C.满洲文明落后、固步自封D.列强入侵,阻碍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等可知,在清朝以前,中西文明的交流是正常的,“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是因为“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说明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故A正确

6、;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满洲固步自封、列强入侵,排除C、D项。5.xx年是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52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这引起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黑石号”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悠久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见证中国和印尼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信物。至今,印尼的帕楠称寺庙门前悬挂着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A.时代背景不同B.涉及地域

7、不同C.航船动力不同D.航海性质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体现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殖民侵略性质,“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体现出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交往的政治活动,反映了二者航海性质不同,故D正确;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代背景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错误;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