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

ID:45481474

大小:237.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学案目标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一、直接抒情1.知识梳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

2、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但不代表每首诗都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抓住了直抒胸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字统摄全诗,“独”字承上启下。“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间接抒情(一)借景抒情1.知识梳理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特点。2.演练体悟临江仙徐昌图

4、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托物言情1.知识梳理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

5、岳,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榴花朱 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即事感怀1.知识梳理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

7、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 归周 密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①筇:此代指竹杖。“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