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

ID:45581419

大小:107.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_第1页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_第2页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_第3页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析政治试题论证与探究问题的方法浙江省镇海中学政治组包嘉珠在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目标中,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居于最高层次,它旨在考查学牛科学论证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毋庸置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问题的前提。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尢法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提出(或得出)止确的观点,运用知识或理论支持或说明论点,也就无从谈起;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问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岀多方而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

2、遴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论述,是学牛实际学握、理解、运川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索质的集屮体现。探究问题,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这既体现在对问题论证过程Z中,也体现在对问题的拓展和深化Z中。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也就是对某问题提出自C的看法,阐明自C的观点。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屮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该能力目标有三个层次的要求:根据信息、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捉出问题;综合使用信息、知识和方

3、法,捉出论据,得出结论;过程和结果的表达要语言顺畅、层次清晰、逻辑正确。近年來,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在全面考查四种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论证与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査。但是,从高考政治得分情况分析看,学生在回答主观试题时往往存在主次不分、逻辑不淸、答案不准、专业术语不强等问题。其中,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问题产生的亜耍原因Z-0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论证与探讨问题的主要方法。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H的。因此,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综合。高考文综试题中,运用分析和综

4、合相结合的方法非常普遍。[例1](2010年江苏卷34题)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年份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财政总支岀250632023956教育支出490584676■脳洪服务支出433511570社会瞬和就业支出206232288(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求先从江苏省GDP、财政收入、财政总支出、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各种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然后综合概括出一个结论:GDP、财政收入、财

5、政支出都逐年增长。通过对两个图表的内在联系的把握,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综合概括出“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氏的基础”的结论。【答案】图表1表明近年來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牛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二.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和反的思维过程。归纳是指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在文综试题中,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被当

6、作一种科学的论证方法进行考查。[例2](2010年北京卷40题)材料三: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7、”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解析】本题这一设问包含着前后关联的两个小问。前一问属于归纳推理,此类题要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句或有关数据的比鮫,领会其中隐含的道理。本题材料中“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是关键信息。“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和突出表现,耍通过对个性的分析归纳出“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共性。本题后一问属于演绎推理,要注

8、意原理或观点与材料中的有关内容具体的紧密的结合。题口要求考生从记忆中把屮华民族粘神的作川调动出来,然后结合抗洪、抗震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2)小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