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

ID:45605885

大小:76.86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15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_第1页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_第2页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_第3页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_第4页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弼注易與注老的方法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弼注易及注老的方法論探究杜保瑞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摘要:本文探討王弼在注易及注老之作中所顯現的方法論點,文中指出,王弼注老發揮了對於老子哲學屮的抽象思辨的認識進路,將本體論哲學問題屮的本體與事務間關係的抽象特徵予以推進,極有貢獻於屮阈哲學史的義理進程。但是對於價値哲學的本體論根據的探討,卻仍不能有效地從其抽象思辨的本體論哲學點中推演出來。王弼以「萬物宗主」的槪念稱說老子哲學的最高槪念範疇,取代了「道」與「玄」等槪念,又以「崇本息末」的觀念稱說老子哲學的工夫主旨,擴充了「無爲」哲學念義涵,但是兩者的結合有著方法論上的鴻溝,王弼並未注意,此亦爲中國哲學史屮被持續探究之主題。王弼注易只爲一對

2、於《周易》體例的點表述,並未有方法論上的創新,亦並未有將玄學思維背景下的價値心靈強行轉嫁,只有若干思維形式特徵上的借用,其以人事情境爲卦爻辭之主旨,以儒門義理的價値心靈適爲注解,理論上並不預設六十四卦爲一宇宙論的圖式,而只爲人心情僞變詐的場合,是爲一人性論中心的《周易》詮解進路,亦爲一本體論哲學型態的思維進路。總之,王弼哲學的方法論使用,得以見出魏晉時人哲學構作的方法論傾向,其屮的重大理論問題即爲如何將形上學與價値哲學進行義理結合,魏晉之嘗試是爲型態之一,王弼之作即爲重要指標,値得討論之處多矣。關鍵辭:王弼、周易、老子、方法論、本體論本文將針對王弼注<老〉及注〈易〉之作中所顯現具有哲理創

3、造的思想部份進行方法論的探究,就王弼所闡發的哲學觀點而言,主要表現在獨立作品<周易略例〉及<老子指略〉二文中,其餘《老子注》及《周易注》之作品中關於方法論思維的部份亦不超出於該二專文之上。所謂方法論之探究即爲以筆者所提的「工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爲中心的基本哲學問題硏究法」的硏究進路來分析王弼哲學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理論活動的特質I,務使王弼哲學的基本性格予以顯明化。王弼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多年來已爲學界明確指出,亦已廣泛硏究,例如他的老學詮釋的融合名教與自然的觀點,以及他的易學硏究的掃象數歸義理的觀點2。然而基於筆者所提的基本哲學問題硏究法的探索之下,仍有若干新的觀點得以表述,是

4、以爲文。本文之寫作進程,將先說明王弼注<老〉及注〈易〉中的觀點,然後再進行對於此些觀點之方法論探究,企圖對王弼於注老中所開發的「貴無論」思維的義理脈絡進行疏通,指出其在方法論思維上的理論意義,進而以此爲基礎而探視其於注易之作屮的方法論運用,檢視其玄學思維與易學思維的兩路義理活動是一個怎樣的關係。當代哲學史硏究的觀點中多有以此二路之思維有内在的關聯,多謂其以「老」解「易」、援「玄學」入「易學」,是否如此,亦是本文對王弼哲學思想的方法論探究所欲究明的重點。二、對註解性作品的方法論探究的工作重點王弼注「老」也注「易」,本文則藉由其作以硏究王弼哲學,而非硏究老學及易學,因此對於這種注解性作品的哲

5、學硏究方法,必須先作若干硏究態度上的i對於註解性作品的哲理探究,首應區別註解者的哲學觀點及原典作者的哲學觀點,要而言之,表現在註解文字中的方法論宗旨者,是爲註解者的哲學觀點,至於對原典文義的註解文字,只能當作是原典作者的哲學觀點。當然這還涉及註解者是否有錯解之情事。假使我們先排除錯解之考量,即當註解者確實正確地詮解了原典的義理時,這也並不表示註解者有所創造,更不論註解者是否同意原典作者的觀點,這更已經不是硏究重點了。本文提出這樣的硏究態度,主要是因爲中國哲學的哲學硏究多發生在硏究以註解方式寫作的哲學作品中,在這種狀況下,對於藉由註解作品以了解原典的哲學觀點並不是我們要探究的主題,我們要探

6、究的是註解者本身的哲1:這是作者近年來所提出的一個對於中國哲學硏究的新的工作方法,是基於一套方法論觀點下的對於中阈哲學作品的詮釋模型,該方法乃見於作者近期之諸多專業論文中,可參見杜保瑞,<現代中阈哲學在台灣的創造與發展〉發表於《哲學雜誌》,一•九九八年八月號,台北業強出版社。杜保瑞,2000年6月,<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反省〉,《輔大哲學論集第三十三期》頁63-92。杜保瑞,2000年9月,《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三一六期》頁837_851。2朱伯崑先生言:「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兩漢易學則轉向以老莊玄學解易的道路。成爲易學史上的一大流派。王弼就是這一流派的創始人。」《易學哲學史》卷一,臺北

7、藍燈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頁275。又言:「此派易學,從易學史上看,由於排斥漢易的象數之學,注重義理,創建了義理學派。從哲學史上看,此派易學又把《周易》經傳納入玄學領域,成爲魏晉玄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宋明易學和宋明理學的形成起了很大影響。」《易學哲學史》卷一,頁279。註解性作品因爲時代的差異,通常會顯現出新的哲學問題意識出來,例如《河上公注老》之作3,它的注老特色是在構作一個由人體宇宙學爲進路的工夫哲學,這是此書中具有哲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