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笔记

麻醉学专业笔记

ID:45616971

大小:49.0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5

麻醉学专业笔记_第1页
麻醉学专业笔记_第2页
麻醉学专业笔记_第3页
麻醉学专业笔记_第4页
麻醉学专业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醉学专业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麻醉前病情评估1、病情评估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I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II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III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W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V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1、II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III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

2、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IV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V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進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2、心脏功能临床评估根据病人在活动后表现来估计心脏功能共分为4级。(1)心脏功能分级及其意义(2)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riskindex,CRI)评价3、创伤程度及失血量的估计不能单以血压数值作为依据,必须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和估计。4、对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估计主要根据症状和专科检查來作出判断,昏迷深度是病情估计的主要症状,Jeasda

3、l和Jennett提出的昏迷评分法称为Glasgow昏迷评分法。评分低达3〜5分者表示为严重脑外伤,病死率是6〜8分者的三倍。5、对新生儿出生后情况,目前普遍采用Apgar评分来判断,即在出生后1min和5min各进行一次评定。评分8〜10分提示新生儿情况良好,5〜7分为轻度窒息,3〜4分为中度窒息,0〜2分为严重窒息,依其病情积极进行抢救。第二节麻醉质量控制1、麻醉质量评估(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

4、亡率低或等于零;(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手术医师、病人满意。2、麻醉效果评级标准(1)全麻效杲评级标准I级:(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噪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坏境稳定。(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II级;⑴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

5、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1)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2)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3)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UI级:(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吋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4)产生严重并发症。16(2)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I

6、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II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III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IV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3)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I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II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II【级:神经阻滞

7、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IV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第三节全麻后气管拔管操作常规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或支气管导管,操作虽较简单,但必须考虑拔管的时机、方法、程序,防止拔管后发生误吸、喉痉挛和通气不足等不良后果。具体要求如下:1、拔管指征(1)首先分析麻醉全程中使用的镇静、镇痛、肌松药的情况,包括应用次数、总量和距离术毕的时间。(2)自主呼吸恢复,循环稳定,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属正常范围,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呼唤有反应能睁眼,最好能完成指令性动作再考虑拔管。

8、有条件应测血气作参考。2、拔管方法(1)拔管前:先将气管内、口、鼻、咽喉部存留的分泌物吸引干净,气管内吸引的时间一般每次不宜超过10秒钟,否则可导致低氧,可按间歇吸引、轮换吸氧的方式进行。(2)一般拔管:应先将吸引管前端略越出导管前端斜口,注意避免刺激病人呛咳。放入后将吸引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