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

ID:45677908

大小:15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造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

2、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

3、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

4、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2.第二段画线的句子“某些

5、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

6、美法则而得以升华。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①、公孙弘②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

7、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於己也为念,又况於中人乎?孟尝君为从③,公孙弘谓

8、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