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ID:45925300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_第1页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_第2页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_第3页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_第4页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源性脑栓塞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摘要: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凝,血管扩张,降血脂和颅内压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2.7%(43/52),死亡7例,死亡率为13.5%。结论:心源性脑栓塞病情复杂,要合理用药,严密监测,帮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脑栓塞是心脑血管常见疾病,近年来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所增加。心源性脑栓塞是其最常见类型[1]。该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偏瘫或死亡。为了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对5

2、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7年7月〜2009年6月5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诊断标准确诊。诊断要点为:①骤发神经功能障碍并迅速达到症状高峰;②有栓塞来源的心脏疾病,经胸片、CT、MRI、心脏听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证实;③排除有出血倾向者,颅内出血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消化道溃疡者。52例患者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3.2岁。合并病症:扩张型心肌病4例,其中合并房颤2例,心衰3例;冠心病7例,其中合并房颤5例,心

3、衰4例;风湿性心脏病36例,其中合并房颤27例,心衰32例;先天心脏病3例,其中合并房颤1例,心衰2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其中合并房颤2例,心衰1例。1.2临床特点:安静时发病37例,活动中发病15例。临床症状:单纯性眩晕7例;单纯性视野缺损6例,痫性发作5例,躁狂3例大、小便失禁9例;意识障碍42例,其中嗜睡3例,昏睡5例,轻度昏迷25例,中度昏迷5例,深度昏迷4例;失语41例,其中运动性失语28例,感觉性失语7例,混合性失语5例。神经系统与体征偏瘫45例,其中右侧36例,左侧9例;肌力0〜1级5例;1〜2级16例,2〜3级18例,3〜4级6例。CT和MRI扫描显示,大脑半球单发片状

4、低密度阴影31例,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主,其中中线结构移位16例,颈内动脉占位5例,合并有陈旧性脑梗死4例。梗死面积:V2cm腔隙梗死3例,2〜3cm梗死5例,3〜4cm梗死14例,>4cm梗死29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右侧9例、右额颖叶3例,右额颖顶叶2例,右枕叶2例;基底节左侧25例,左额颖叶3例,左额颖顶叶3例,左枕叶2例,左顶叶1例;小脑半球2例。1.3方法:治疗前参照《中国卒中量表》(C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指导适合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抗凝,血管扩张,降血脂和颅内压。根据脑水肿及心功能的情况分别选用甘

5、油果糖、甘露醇、速尿或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内压;使用复方丹参、阿斯匹林、降纤酶等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发生血栓;使用胞二磷胆碱、脑昔肌肽、长春西汀等保护脑细胞。心衰患者者使用洋地黄,控制血压在〉180/110mmHg(1mmHg=0.1333kPa)以下,必要时给予吸氧;亚急性心内膜炎或并发感染者使用头胞曲松;有并发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恢复期辅以针灸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以及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临床反馈调整治疗方案。毕业论文1.4效果评价:痊愈:治疗后意识清醒,血压平稳,肢体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恢复好,能自理生活,可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有效:治疗后意识清醒

6、,体征稳定,肢体及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后体征,意识及神经功能均无改善或加重。其中痊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2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21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7%(43/52)o9例无效患者中,死亡7例,死亡率为13.5%,其中死于心脏骤停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2例,死于脑疝4例。3讨论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栓子(如心脏或动脉内血栓、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非心源性栓

7、子见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外伤骨折或气胸、孕妇分娩等。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病症,心源性栓子栓塞于脑部。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如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该病发病迅速,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到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部分患者有短暂头痛、意识模糊、抽搐,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引起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死亡率极高。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